第14部分(1 / 4)

竇建德失敗後,李世民再回兵圍攻東都。王世充還想突圍,將士們說:“現在夏王已經失敗,我們就是突圍出去,也沒有用。”王世充眼看大勢已去,只好向唐軍投降。

………【第九節 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文有房玄齡、杜如晦等;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裡妒忌,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將多,真的動起手來,佔不到便宜,就想先把這些勇將收買過來。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秦王手下的勇將尉遲敬德,卻受到尉遲敬德的拒絕,氣得要命。他們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時候,突厥進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議,讓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帥後,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元吉指揮。他們打算把這些將士調開以後,就可以放手殺害世民。

尉遲敬德、長孫無忌知道後,都勸李世民動手搶佔先機,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只等建成、元吉進宮。

沒多久,建成、元吉騎著馬朝玄武門來了,李世民從玄武門裡騎著馬趕了出來,元吉轉過身來,拿起身邊的弓箭,就想射殺世民,但是心裡一慌張,連弓弦都拉不開來。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緊接著,尉遲敬德帶了七十名騎兵一起衝了出來,尉遲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馬來。

史稱“玄武門之變”,過了兩個月,唐高祖讓位給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第十節 魏徵直諫】………

魏徵曾經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魏徵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魏徵見了秦王,不慌不忙地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李世民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

唐太宗即位以後,把魏徵提拔為諫議大夫(官名),還選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唐太宗不記舊恨,選用人才,而且鼓勵大臣們把意見當面說出來。在他的鼓勵之下,大臣們也敢於說話了。特別是魏徵,對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麼意見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說。唐太宗也特別信任他,常常把他召進內宮,聽取他的意見。

後來,魏徵提的意見越來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對的地方,就當面力爭。有時候,唐太宗聽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臉,魏徵還是照樣說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臺階。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

長孫皇后知道後,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李世民如夢初醒,後來,他不但不記魏徵的恨,反而誇獎魏徵說:“人家都說魏徵舉止粗魯,我看這正是他可愛的地方呢!”

公元*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第十一節 李靖夜襲陰山】………

太原起兵以後,唐高祖一心對付隋朝,只好靠妥協辦法,維持了和東突厥的和好關係,唐太宗即位不滿二十天,東突厥的頡利可汗以為唐太宗剛即位,未必敢抵抗,率領人馬十多萬,一直打到離長安只有四十里的渭水邊。他派出使者進長安城見唐太宗,揚言突厥兵一百萬,馬上開到。

唐太宗把使者扣押起來,又親自帶了房玄齡等六名將領,騎馬到渭水邊的便橋,頡利聽說使者被扣,已經有點吃驚;再看到太宗親自上陣,後面唐軍旌旗招展,軍容整齊,不禁害怕起來,表示願意講和。過了兩天,雙方在便橋上訂立盟約。接著,頡利就退兵了。

打這以後,唐太宗加緊訓練將士,每天召集幾百名將士在殿前練習弓箭。經過唐太宗的鼓勵,將士專心練武,不出幾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