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2 / 4)

,就訓練出一批精銳軍隊。

第二年,漠北發生饑荒。頡利可汗加緊對其他部族的壓迫,又引起各部族的反抗。頡利派他的堂兄弟突利去*,反被打得大敗。突利逃回去後,被頡利責打一通。兩人因此翻了臉,突利投降了唐朝。

唐太宗抓住這個時機,派出李靖、徐世勣等四名大將率領大軍十多萬,由李靖統率,分路出擊突厥。

李靖是唐朝初年有名的軍事家,精通兵法。他在隋朝末年歸附唐朝,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立了不少戰功。

公元630年,李靖親自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從馬邑出發,趁頡利不防備,連夜進軍,逼近突厥營地。頡利毫無防備,發現唐軍突然出現,大驚失色。將士們也慌了手腳,說:

“這次一定是唐朝發動全國兵力來了,要不然,李靖怎敢孤軍深入呢?”

還沒有到唐軍發起攻擊,突厥兵先亂了起來。李靖又派間諜混進突厥內部活動,說服頡利一個心腹將領投降。頡利一看形勢不妙,就偷偷逃跑了。

李靖攻下定襄,得勝回朝,唐太宗十分高興,說:“從前漢朝李陵帶兵五千,結果不幸被匈奴所俘虜;現在你以三千輕騎深入敵人後方,克服定襄,威震北方,這是自古以來少有的盛事啊!”

後來,頡利東奔西逃,最後帶著幾個親兵躲在荒山裡,被他的部下抓住後交給唐軍,後來被押送到長安。

一度很強大的東突厥自從李靖夜襲陰山後就滅亡了。

………【第十二節 玄奘天竺取經】………

攻打東突厥的勝利,提高了唐太宗在西北各族中的威信。打那以後,西域各族人和亞洲許多國家的人,不斷來到長安。在這一時期,我國高僧玄奘和尚也透過西域各國到天竺去。

玄奘是長安大慈恩寺的和尚,他精通佛教經典,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他發現原來翻譯過來的佛經錯誤很多,又聽說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經,就決定到天竺去學習。

公元629年他從長安出發,越過雪山冰河,衝過暴風雪崩,經歷了千辛萬苦,到達碎葉城(在今蘇聯吉爾吉斯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後,一路順利,透過西域各國進了天竺。

天竺是佛教的發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蹟。天竺摩揭陀國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叫做那爛陀寺。寺裡有個戒賢法師,是天竺的大學者。玄奘來到那爛陀寺,跟著戒賢法師,學了五年,把那裡的經全部學會了。

摩揭陀國的戒日王是個篤信佛教的國王,聽到玄奘的名聲,在他的國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內卡瑙季)為玄奘開了一個隆重的講學大會。大會開了十八天,大家對玄奘的精采演講十分佩服,沒有一個人提出不同的意見。最後,戒日王派人舉起玄奘的袈裟,宣佈講學成功。

公元*5年,他帶了六百多部佛經,回到闊別十多年的長安。玄奘和尚百折不撓的取經事蹟,轟動了長安人民。唐太宗,對玄奘的壯舉十分讚賞,親自在洛陽行宮接見了玄奘。玄奘把他遊歷西域的經歷向太宗作了詳細的彙報。

在這以後,玄奘就定居下來,專心翻譯從天竺帶回來的佛經。他還和他的弟子一起,編寫了一本《大唐西域記》。玄奘的遊歷,不但在佛學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第十三節 唐與吐番聯姻】………

唐太宗時期,西域各國紛紛和唐朝交往,遠在西南的吐蕃時的吐蕃贊普(吐蕃王的稱號)名叫松贊干布,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在十三歲的時候,就精通騎馬、射箭、擊劍等各種武藝,而且愛好民歌,善於寫詩,受到吐蕃人的愛戴。

年青的松贊干布並不滿足吐蕃的貴族生活,為了學習唐朝的文化,他派出使者,長途跋涉,到長安來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關係。

公元*0年,松贊干布又派了個能幹的使者祿東贊帶了一百人的出使隊伍,備了五千兩黃金和許多珍寶的厚禮,到長安去求親。

唐太宗接見了祿東贊。祿東贊傳達了他們的年青國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願,說得娓娓動聽。唐太宗心裡挺滿意,就在皇族的女兒中,挑選一個美麗溫柔的,封為文成公主,把她許嫁給松贊干布。

公元*1年,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護送下,動身到吐蕃去。唐朝廷為公主備了一份十分豐富的嫁妝。還有許多吐蕃沒有的穀物、果品、蔬菜的種子,藥材,蠶種。她還帶了大批的醫藥、種樹、工程技術、天文曆法的書籍。

松贊干布親自從邏些(今*拉薩)趕到柏海(今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