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就剩下了那枚記了千機教主畢生所學的青色玉簡,一枚神秘的玄冰令牌,以及得自於那疤臉女的六十萬晶石。
整理完後,單單晶石就達到了一百零一萬,把羅拔樂得咧嘴直笑。等到將那些零碎的東西出手後,恐怕能達到一百二十萬左右。
接下來,他好生規劃了一下這段時間的修煉計劃,首先最主要的還是修為的提升,而這主要依靠小元丹。
作為丹藥,每日不能過多服用,一天一顆小元丹是最合適的,而在此基礎上,想要提升修煉速度,就必須提升小元丹的品階。
他琢磨了一下,最終決定專門花費一點時間,使用九轉靈丹術煉製幾顆極品小元丹,以此來提升修煉的速度。
之所以說是幾顆,而不是一批,乃是因為對於他目前的修為來說,九轉靈丹之術負荷較大,而且對於煉丹之地的靈氣濃度亦有要求,像眼下這處山脈,根本不能支援連續的靈丹煉製。
而在提升修為之餘,煉器之術的鑽研也不可以落下。
定好了計劃,羅拔先出了一趟門,去距離最近的一個修真坊市,將手頭零碎的東西出手,得了近二十五萬晶石,這樣身上便有了一百二十六萬晶石。
在坊市中逛了逛,他臨時起意,去買了二十份月魂丹材料,用以提升神識。神識不僅對於提升實力有用,在煉丹煉器,以及操控傀儡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羅拔一直極為重視這方面的提升。
他如今乃是築基二重天的修為,快接近了三重天,而他的神識則遠超了境界,達到了三重天中期的水平,按他估計,這一批月魂丹煉好服下去,定能達到接近中期的水平。
不過相比南春坊市,這處坊市物價要貴上許多,在南春坊市,一份月魂丹的材料,需要一萬兩千晶石左右,而在這裡,則達到了一萬五千晶石,這一批材料買下來,就花去了近三十萬晶石。
——這坊市位於北境中部的丹霞山,名為丹霞坊市,是北境最大的坊市。
回到秋平山,他開始煉丹,首先夜以繼日地將月魂丹給煉好,接著開始煉製極品小元丹。
接下來一段時間,修煉有條不紊地進行,修為增長極快,而同時他得花很長的時間來徹底煉化藥力,並且精煉體內一身靈力,去蕪存菁,令一身靈力更為精純。
同時,他開始鑽研那枚青色玉簡,裡面不僅包含了來自於那塊神秘黑玉的煉器之術,還有很多是千機教主自己從各處學到的煉器之術。
來自黑玉的煉器之術極為古老而深奧,但經過千機教主的解讀,變得簡單了許多,再與一些當時流行的煉器之術結合起來,便成了一門較為完整的傳承。
一番鑽研下來,羅拔在理論上的煉器之術是直線上升,再與那本得自蛟龍潭底的《煉器真解》一起鑽研,進步更是神速。
煉器之術,離不開四大方面,首先是材料學,在千機流傳承與《煉器真解》中,都提到了不少對於材料的特殊處理方法,這一點在千機流傳承中尤為突出,表現在對於金屬的熔鍊處理,以及對於一些靈木的處理方法。
其中有幾種是來自於黑玉,另外的則是千機教主從其他地方學到的。
而《煉器真解》雖然記的是較為高等的煉器之術,但畢竟不是一個傳承,應該只是當時流通的一本煉器典籍,因而很少有這等隱秘的煉器手法。
在符篆與符陣方面,千機流傳承中呈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方面是來自於黑玉的古老符篆,另一方面則是當時流行的符篆體系。
來自黑玉的符篆極為簡單,而且蘊含著極其強大的力量,羅拔本以為是四代符篆,但仔細一想,四代符篆雖然與五代不同,但好歹也有了些五代的影子,與眼下這種是完全不同,所以很可能便是三代符篆。
而在千機教主那會兒,流行的已是五代符篆,在這裡面,羅拔髮現了真羅系符篆,以及另外一種符篆體系,比之真羅系更為難以參悟,威力亦是更大。
在《煉器真解》中,亦摻雜了兩種符篆體系,一種是四代符篆,另一種則是五代符篆,看來那時候四代符篆還未消亡,五代符篆也正興起,正是一個符篆體系交替的時代。
這一本典籍,便融合了兩種體系的精髓。這樣看起來是極為吃力,但鑽研進去,便是受益匪淺。
不過符篆這東西,並不是越高等越好,而是越容易掌握越好,畢竟越高等的符篆,參悟起來越難,耗費的精力越多,而且修為低了,還不能成功繪製出高等符篆來。
因而雖然眼前擺了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