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白米飯,能有一碗魚湯是多麼幸福而難得的事情。
看來那句話——有奶便是娘,是真理啊。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拿著好吃的食物,誘惑她離開高家,恐怕她不會猶豫。
原因?離開就一定不好?留在高家就一定好?最後結局也不過是換筆彩禮。誰還真把她的幸福快樂放在心上啊?
第五章 雞毛蒜皮小事多(下)
高二太爺跟三太爺是親兄弟,這是毋庸置疑的——一個媽生的,尤其這個媽八十高齡還在世。。不過其中肯定出過什麼事故,鬧得兩兄弟不大愉快,平時見面都冷著臉。除了年節,以及高太婆的生辰,很少有面對面坐著的時候。
今天,為了高鶯姐兒的事情,高二太爺一家,其實上下加起來就兩老兩小,加九叔九嬸六個人,浩浩蕩蕩的去了三太爺家。因三太爺家行三,就稱呼三房吧!
二太爺先去三房的主屋,拜見了親生母親高太婆,問候了老人家的身體。因為不是正宗的古代人,林芳雅後知後覺,壓根沒覺得老母親不住在長子家裡,而是住在小兒子家裡有什麼奇怪的。她覺得,老人家偏愛小兒子,喜歡小兒子供養,這很正常啊!
現代的老人家有幾個孩子的,只要兒女孝順,還不是隨著父母喜歡,就住哪一家?其餘的兄弟姐妹,按份子給贍養費就是。既然要孝順,不是順著長輩的意思來麼?因此氣氛明明這麼詭異,她卻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拜見完了,二老太爺才跟親兄弟對坐著,一個盯著茶壺裡起起伏伏的茶葉,另一個則吧嗒吧嗒的抽旱菸,都悶頭不說話。剩下的事情是女人的了。首先,高老太的妯娌李氏,抱著孫女一頓痛哭,哭得撕心裂肺,中間又提及她死去的大兒子和大兒媳,捶胸頓足,不免哭得更傷心了。
高老太也陪著掉了幾滴眼淚。
雖然事情壓根沒解決,可這一頓哭後,鶯姐兒臉上的冷漠和防備都化去了——她想起祖父母並不是不疼她的,而是上有年紀大的太婆要照顧,下有幾個年紀小的孫子孫女,實在分不開身。把她放在幾個叔父家中,也是逼於無奈。
以前她在哪一家過得不順心,祖母還偷偷給她吃的。
哭完了,才說起正題。
“弟妹,鶯鶯這丫頭,烈性。這點恐怕是隨了她娘。唉,孩子心理苦。沒爹沒孃的孩子都苦。你看這樣,把這丫頭放在我身邊。嫂子是什麼人,你們都知道。別的話不多說了。絕不會虧了孩子。”
高鶯姐兒抿著唇,站在高老太身邊,低眉順眼的,卻跟三房的人劃清界限了。
打醬油的林芳雅一瞥眼,覺得鶯姐兒比她還像高老太的親孫女呢!那她算什麼?反正大人們的談判,跟她沒有關係,就分出精力打量了一下高家三房的人。
三爺爺略有佝僂,長得不高。膚色微黑,兩道粗粗的臥蠶眉很引人注意,面孔方正,眼大有神,臉上胡茬非常茂密,半百半黑的,看著比親哥哥還老氣幾分。
叔祖母李氏是個本分人,標準的農婦模版,勤勞膽小,任勞任怨,生了四個兒子。大兒子“福叔”就是鶯姐兒的親爹,兩三年前亡故,大伯孃也隨之去了。沒見到他們生得什麼模樣,不過看鶯姐兒惹人憐惜的模樣,也能猜測一二。
二兒子“祿叔”是個能耐人,長得跟三爺爺很像。平日裡聽最多的就是這個堂叔在外賺了多少錢,又是修路,又是資助學堂,把兒子送進學堂做讀書人——林芳雅暗中評價,是個有眼光的。
四兒子“全叔”跟四嬸才成婚兩年多,只有個女兒,還在襁褓中。乍看過去,沒什麼印象,是老實忠厚人的面相。
至於三兒子“壽叔”,今天好懸沒讓他進門!
因為鶯姐兒就是住在他們家,受了欺負,才吃老鼠藥自殺的!
高家祖輩是逃荒過來的,忍飢挨餓,什麼苦沒吃過?就是沒聽說被自家的長輩逼得走投無路去尋死的地步!鶯姐兒是年輕衝動了,有她自己的不是,可好端端的,孩子會想死?
別說高老太不待見,就連李氏看到三兒子和三兒媳蔣氏,也是萬分不自在。
“你們還來這邊做什麼!當我死了吧!”
蔣氏進門低著頭,抹著眼淚,“都是兒媳的不是。”
誰也沒理會她。
一條如花的生命,險些丟了!事後說後悔,有個屁用啊?
蔣氏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幸好鶯姐兒活著,不然她的罪孽可深了。跪在婆婆李氏面前,泣不成聲。
“娘,二伯孃,俺跟俺婆子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