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廷議的收入是兩碼事。
實際上,明朝末年,連稅收都收不上來,增加的遼餉就更不用說了,只能欠著。到崇禎6年為止,單單鹽課便欠到了320萬兩。
更關鍵的是,從明初到萬曆的“蘇松重賦”遭到破壞,這是東林黨最要命的一條政策。明初根據各地經濟情況不同,設計了不同稅率,其中蘇松一帶的稅率最重。
蘇松兩府佔全國土地16,卻要繳納全國13左右的農稅,比河南陝西全省的稅收(河南陝西各佔全國賦稅8)還要高的多,如果再刨去地方政府日常開支,那麼蘇松兩府在中央財政中所佔的份額高的可怕。這也是導致朱由檢投鼠忌器,暫時不敢動蘇浙地區的五大商幫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茶葉,織造等名目繁多的非土地稅,幾乎都壓在蘇松兩府。因為同樣面積的土地,江南的產出遠遠高於河南陝西之地,所以江南的稅率是河南陝西的數倍。可以說明朝中央財政收入,江南佔了三分二以上。這也保證了河南陝西這些土地較為貧瘠地區人民的生活。
但是,就算是在這麼高的稅率下,蘇松一帶百姓的生活水平依然遠遠高於全國各地。而蘇松一帶的地主、士紳、商賈的生活那都不用多說了,大明天子也未必比得上。也就是說蘇松兩府任何一府的稅收應該高於其他省稅收一倍以上,才算正常。然後我們來看東林黨在幹什麼?
首先,他們打著公平的旗號,極盡忽悠之能,將遼餉改為均收,再到後面的三餉,全部按面積平均攤派。到萬曆末年,蘇松兩府每戶僅攤派餉銀0056兩。而陝西每戶攤派026兩,河南每戶攤派超過04兩,竟然達到蘇松兩府人民的8倍!
…
:()史上最貪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