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下一場戰爭戰術特點》的備忘錄,他堅信:在每一條戰線和據點,人人都會置身於壕塹之中。他將是一場壕塹大戰。對於一個士兵來說,鐵鍬將如同步槍一樣不可或缺……從正面衝擊敵軍佈置有機槍的預設陣地會遭到難以估量的重大傷亡,而且很難成功。
戰場安排在東普魯士靠近羅赫騰皇家獵苑的一個廢棄的莊園附近。
扮演防禦一方的藍方是駐東普魯士第五師第一旅的一個步兵營,進攻方紅方則是隸屬於地九師的兩個營,並配有一個炮兵連和8門76毫米野炮。
藍軍由第一旅旅長興登堡准將親自指揮,他以莊園為中心,在周邊的四個方向各佈置了一個連兵力,其中每個連配有一個機槍班,裝備一挺m1890式馬克沁重機槍。
紅軍方面是由團長賴特少校指揮,他把兩個營的主力分別佈置在東西兩側,其中炮兵火力全部集中轟擊莊園東側的藍軍陣地。
本次演習是實兵演練,但炮彈和槍彈都是特製的。
經過為時半小時的炮擊後,紅軍開始進攻,東側的藍軍機槍不幸被炮火“擊毀”。而南北兩個方向的藍軍由於受到紅軍少量兵力的牽制亦難以支援。
之後的戰鬥進行了大約40分鐘,最終藍軍東側陣地被紅軍以三倍的優勢兵力攻破,但藍軍的西側部隊同樣面對紅軍的主攻營,他們依靠機槍的堅強火力,頑強的守住了陣地。
站在遠處的山坡上,威廉和總參謀部軍官從望遠鏡中觀察了整個戰鬥過程。
重機槍的兇悍而持續的火力是西側藍軍防禦成功的關鍵,機槍在防禦中的重要價值再一次被確認。
同時,東側紅軍的猛烈炮火對藍軍陣地造成較大的破壞,儘管如此,為了透過鐵絲網紅軍被迫接受巨大的傷亡。
雖然紅軍成功攻佔了藍軍東側陣地,但雙方的交換比依然達到1。5:1。紅軍的一個營打到最後,差不多隻剩下一個連的兵力,損失高達三分之二,而藍軍則損失了一個連外加兩個班的預備隊。
“實戰中紅軍在東側的進攻未必會達成,因為這個傷亡太可怕了。”
“初期的炮擊不僅摧毀了藍軍的機槍,而且造成了20多人的傷亡,如果能夠避免這些損失,那麼即便藍軍沒有機槍依然能夠守住陣地。”
“三道鐵絲網對進攻方的阻滯效果是明顯的,實戰中不知道鐵絲網是否能夠被炮火所摧毀。”
“應該可以,不過那需要至少在增加一個基數的炮彈,等於用火炮把那片陣地全部犁上一遍。”
總參謀部的下級參謀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道。
費迪南德少校在演習之前的預言幾乎全部應驗了。
“祝賀你少校,藍軍的打得不錯,看來你的防禦設想是成功的。”瓦德西對費迪南德豎起大拇指,稱讚道。
“謝謝將軍,如果能進一步降低防禦方在進攻方炮擊中的損失就更加萬無一失了。”費迪南德略顯遺憾的說道。
作為總參謀部的要塞處長,費迪南德算是防禦派的領軍人物,他一直認為,隨著機槍的出現,防禦方的優勢將會再次超過進攻方。過去那種全體衝鋒、排槍射擊和拼刺刀的戰術已經不再屬於這個時代。
以施裡芬伯爵的為代表的崇尚進攻的一派雖然不同意費迪南德的看法,但是對於機槍的殺傷效果也是毫不否認的。
演習結束後,威廉親自慰問了參與演習的紅藍兩方官兵,並和興登堡、賴特兩位軍官親切交談。
在之後的參謀會議上,小規模的陣地防禦戰所具備的戰術優勢得到一致確認。與此同時,人們開始努力思考如果破解未來可能面臨的陣地攻堅。
在瓦德西的要求下,陸軍部向柏林斯潘道兵工廠和巴伐利亞槍械廠下達了5000挺m1890式機槍的訂單。
與此同時,總參謀部進軍處開始擬定詳細的行軍計劃。
由於俄軍的作戰計劃早就被鎖在德軍總參謀部的機密檔案櫃裡,因此進軍計劃顯得尤為重要。
俄國的西線第一號作戰計劃規定,當遭遇德奧兩國的全力進攻時,俄軍部署在波蘭突出部的全體部隊將迅速回撤到佈列斯特一線,依託涅曼河、布格河和佈列斯特要塞進行防禦。其中涅曼河和布格河防線只是為遲滯敵軍,達到預定目的後便可以向大後方撤退。俄軍真正的北部防線將在里加和斯摩稜斯克之間建立起來,以西德維納河為依託;南部防線則建立在以基輔為中心的第聶伯河一線。
俄軍總參謀部的意圖很明顯,他們就是要利用俄國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