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闊的優勢和對手進行長期的消耗戰,一如1812年巴爾克萊將軍主持的大撤退一般。
在俄軍的計劃中,俄軍後方主力部隊,包括部署在莫斯科的四個軍,西伯利亞的三個軍以及突厥斯坦的兩個軍將在開戰後一個月內集結完畢,部署在斯摩稜斯克周圍,尋求和德奧聯軍的決戰。
期間佈列斯特和明斯克的守軍亦會主動出擊,牽制德軍和奧軍的側翼。至於聯通佈列斯特和明斯克的中央大鐵路,一旦佈列斯特的主力撤退完畢後即可徹底破壞以免為敵軍所用。
在俄國看來,如果戰爭無法在短期內結束,那麼德奧兩國必然陷入困境,德國將要承受來自法國的巨大壓力,奧國則亦會面對來自塞爾維亞的不安分。
所以,德軍如何在第一時間突破俄軍的涅曼河防線,並按照施裡芬伯爵的計劃,切斷佈列斯特和明斯克之間的鐵路交通將關係到戰爭在第一階段的成敗。如果能把俄國波蘭方面軍的大部——超過20萬人——困在佈列斯特,那麼德軍將獲得完全的主動權。
甚至可以以此迫使俄方接受在明斯克以西進行決戰。拿破崙在1812年戰爭中的最大失誤恰恰就是沒能在初期階段留下俄軍,而這正是巴爾克萊將軍的最大功績,他把俄軍主力12萬人完整的帶到了莫斯科。
第七十二章 進軍方案
關於如何切斷佈列斯特和明斯克直接的交通線,進軍處處長博克曼中校認為用炮艇掩護運兵船沿著涅曼河一路上溯到距離鐵路線較近的地方,這是效果最好的方案,但對各方面的要求也最高,比如戰爭爆發後,前鋒的德軍若是沒有迅速擊退涅曼河左岸的俄軍,或者讓俄軍從容撤退,這都將使運兵船難以順利透過。
俄屬波蘭地區的地形十分複雜,尤其是涅曼河中游流域,兩岸是大片的原始森林和難以通行的灌木叢,人口也十分稀少。從地圖上看,德軍從東普魯士東南部可以一路南下直達佈列斯特,但事實上,那一帶根本沒有可通行的道路。一些羊腸小道不僅很容易被俄軍破壞,而且即便一場大雨就足足可以耽誤一週時間。
“這個計劃非常不錯。”威廉說道:“我想,如果拿破崙當時能夠掌握制海權,並有足夠多的運輸船的話,他也一定會用這個辦法切斷俄軍的退路。”
瓦德西笑道:“陛下覺得俄國海軍如此不堪一擊嗎?如果他們把軍艦開到涅曼河口或者在那裡佈設水雷,我們該怎麼辦。要知道,用於切斷中央鐵路的兵力最少也要六個師,即便一切順利的情況下也要半個月時間才能運輸完畢,更何況後續的一切補給都需要這條水上交通線。這麼長的時間,已經足夠俄國海軍開過來和我們大戰一場了。”
“海軍方面確實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威廉以手加額,忽然有些警醒的說道。
“如果一切順利,那麼我軍將切斷明斯克和佈列斯特間的鐵路線,把俄國波蘭方面軍主力滯留在佈列斯特,並迫使俄國在明斯克以西同我國和奧國聯軍決戰。”博克曼中校繼續說道:“但是,如果我們的作戰任務沒有達成,或者俄軍寧可放棄佈列斯特也不願和我軍決戰,那麼我們就必須施行第二號進軍方案。”
“執行二號方案的前提是攻克佈列斯特要塞,或者至少也要大幅其削弱守軍力量,並保證在我軍完全監視之中。我軍和奧軍主力可以沿著皮季亞河向東南方向進軍,直抵基輔城下。在那裡迫使俄軍決戰。該行進路線的最大好處是一方面避開了魯塞尼亞地區的大片沼澤和明斯克這個堅強的要塞,另一方面可以透過涅曼河支流夏拉河、中央鐵路以及皮亞季河轉運人員和物資,效率較高。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奧軍的行軍和補給難度,考慮到奧軍的動員能力,我想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
威廉仔細看著地圖,專心的思考了一會。應該說,博克曼的進軍路線是沒有問題的,的確是德軍最合理的選擇。
“但是,如果俄軍放棄基輔,那我們又該怎麼辦?要知道1812年他們可是連莫斯科都放棄了。”威廉說道。
“陛下,如果俄軍連基輔都放棄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透過外交解決剩下的事情了。現在和1812年不同,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必須要一直打下去,沒有打敗俄軍主力就主動撤退就意味著奧地利和普魯士將退出和法國的聯合。所以,即便聯軍攻克斯摩稜斯克後出現頹勢,拿破崙依然命令手下繼續進軍。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只要我們把戰線穩定在西德韋納河和第聶伯河一線,同時把明斯克大沼澤的幾個出口全部封閉,那麼這就是一條十分穩固的防線。假如俄國不願停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