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2 / 4)

小說:民國第一軍閥 作者:僻處自說

也得被‘共產’了。

不過1917年年底的同盟國隨著中國援助的人力、物力的到達,整個同盟國都穩定了許多。

協約國則因為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的持續展開,在1917年損失了700多萬噸商船,還有大量物資沉入海底。

而這一年協約國造出的商船排水量只有300萬噸。

自1915年德國開始無限制潛艇戰開始,協約國已被擊沉的商船排水量達到了近2000萬噸。

是歷史上一戰的兩倍!

但開戰以來,英國以每年兩百萬排水量噸位造船速度,加上美國和中國為英國建造的商船,此時的協約國依舊有1500萬噸商船。

戰爭之前,世界各國之中,英國有2000萬噸商船,德國為500萬噸,美國為220萬噸,法國為190萬噸。

合計這些國家的遠洋商船排水量高達3000萬噸左右,世界商船噸位應該超過了3500萬噸。

德國商船大部分完蛋了,有一部分租借給了中國,但後來也都全部出售給中國了。

協約國的商船此時只剩下了1500萬噸,等於說歐美國家的商船數量因為戰爭銳減了一半。

世界上很多地區因為商船噸位迅速下降,使得進出口幾乎陷入癱瘓狀態。

中國商船則在1917年增長到了500萬噸,達到了歐美商船的三分之一,迅速搶佔了一部分國際海洋運輸份額。

不過世界海洋運輸業的缺口依舊巨大,因為中國商船很多都是用於自身的海洋運輸。

中國在東南亞和東北亞的海洋運輸量越來越大,在保障了自身的海洋運輸之後才顧及到其他國家的海洋運輸。

由於商船噸位的急劇增長,福建、廣東兩省的海員學院招生招到爆滿,中國的大航海時代已經到來了。

這是西方人所不願意看到的現象,但此時中國遠洋運輸行業的發展已經不可遏制。

臨近年關之時,一艘前往南洋南華國的大客輪上,盧作孚正心情澎湃的望著那碧波萬里的大海。

一代船王盧作孚此時才二十四歲,盧作孚十五六歲的時候便參加過辛亥**,二十一歲所開始遊歷上海、北京等地,而他下一站的遊歷目的地,便是南洋群島。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懷抱負的盧作孚這幾年的遊歷下來,增長了許多閱歷和知識。

幾年下來,中華民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版圖已經急劇擴張,也一舉成為了亞洲霸主。

這讓盧作孚意識到,中國未來的戰略是以向外擴張為主要目的的,因此他決定到中華民國的海外殖民地看看。

如果把目光盯著國內,那就太過狹隘了。

回想昔日辛亥**,各種權謀與動盪之後,以江渝與袁世凱互相勾結而攫取了政治利益。

當時被他們這些**黨稱之為‘江袁媾和’,當時還進行了許多聲討活動,但也遭到了猛烈的鎮壓,許多學生被抓到西北農場‘勞動再教育’,到現在很多還未放出來。

盧作孚當時卻是逃過一劫,卻也不敢再鬧事,但心裡還是十分反對華東派系與北洋派系的媾合行為。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大派系的聯合卻給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穩定,工農業迅速發展。

全國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改革,吏治高效廉潔,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人民收入不斷提高。

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在袁世凱與江渝的聯手下迅速擊敗日本,並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同時還收復了臺灣、朝鮮、琉球、越南,打下了印尼群島、菲律賓群島,更是打得暹羅俯首稱臣、朝拜進貢。

唯一讓人詬病的就是花了兩億英鎊買了一塊遍地黃沙的阿拉伯半島殖民地,但卻也瑕不掩瑜。

歐洲大戰期間,中國儘管年年有戰事爆發,但整個國家卻未被拖入恐怖的戰爭泥潭之中。

全國工業迅猛發展,幾乎人人都有工作,老百姓收入更是年年上漲,不管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得到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發展。

教育上更是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資金,使得每個孩子都能夠有學上。醫療衛生也有巨大投入,使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迅速提高。

遊歷了許多地方的盧作孚意識到,換做別的統治者,是完全做不到的。

因為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的崛起,都是離不開工業的。

如果不是昔日江渝從德國帶回了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