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暗控西北(1 / 2)

小說:大明都督 作者:奔叔

已經是毛文龍死黨,孤臣黨中堅的楊嗣昌,被毛文龍保舉為張家口巡撫,在張家口坐鎮,廉潔能幹,將他的才幹發揮的淋漓盡致,和毛承勇一起,將張家口經營的鐵桶一般,真正起到了京畿門戶的作用,已經是賢名遠播。這次再被毛文龍舉薦為山陝賑災義倉大使,掌管全國逐步調入的賑災糧食,大家認為舉薦得宜。其實這時候,大家還是一心為國的,至少在這個房間裡的所有重臣,都存在著這個心思,並沒有想的更多。

即便魏忠賢認為這是一個肥差,心中癢癢,想著想著將這個差事交給自己的乾兒子或者是幹孫子辦理。三年積累,流入北方的糧食何其巨大啊,中間的差價,更加讓人眼紅,同時毛文龍的建議裡還說,平時這些糧食,是可以適當的拿出一部分在市場上發賣,賺取一部分利潤,再用這筆利潤,繼續購買糧食,或者是維持義倉大使衙門的運轉,儘可能多的最佳化這筆資金,這其中當然有巨大的好處。但是轉過來又一想,自己手底下的那些乾兒子幹孫子,在搜刮貪汙上,可都是一批好手,這塊肥肉放在他們手裡,就等於將肉放在狼的嘴裡,轉眼之間就會讓你連毛都不剩,這可是自己家的錢,不是國庫的,也不是百姓的,讓那幫混蛋貪了自己的錢,想一想恨的就牙根疼。

而楊嗣昌的確廉潔奉公,重修張家口,整頓張家口的防務,楊嗣昌可沒有像袁崇煥那樣,漫天要價獅子大開口,而是事先上來了計劃條陳,那真的做到了每一磚一瓦都有價格計算,雖有增減,卻真的沒有大的浪費之處,而且經過錦衣衛暗中調查,他也的確將這不多的銀子,全部用在了工程上,才有了現在鐵打的北大門。

而楊嗣昌早就跳出了東林,不再是自己閹黨敵人,自己的錢糧放在他手裡放心,於是也就沒有提出異議。

原則上,魏忠賢在外面即便是權勢熏天,但在君臣集會的時候,他依舊是皇帝身邊的一個奴僕,根本沒有他說話的地位。他的意思都靠自己的黨羽作為發聲筒,顧秉謙看到魏忠賢對於這個推薦任命,並沒有對自己輕輕搖頭,也就當然符合。

“既然如此,內閣明天就票擬,魏大伴立刻批紅,調楊嗣昌為義倉大使,品級上升一級,不受地方管轄,卻可排程地方糧食,賞賜尚方寶劍,有獨斷專行之權。”但其實天啟皇帝這時候還是想,自己的錢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轉頭對焦急的魏忠賢說道:“同時派遣東廠太監,坐鎮各個義倉,監督糧食的收購與發賣。”

得到這個聖旨,魏忠賢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不管怎麼說,這麼大的一筆錢沒有自己插手一把,是不讓他心安的。現在好了,可以名正言順的插手這個事情,看住自己的錢。

馬維忠不動聲色的又將一枚重要的棋子安了下去。毛文龍交代的使命,這不過是一半,還得繼續啊。

當初毛文龍的未雨綢繆,設計的還比這要深遠一點。於是就試探的建議:“既然設立了山陝義倉大使,楊大人是有這個能力的,但是未來災害一起,難免各地流寇紛紛湧起,他們最主要的目標還是衝擊這些義倉。因為楊大人不歸地方所管,難免地方官員會出現推脫不救的現象,再加上地方衛所早已經廢馳,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義倉的安全就不得不考慮。”

天啟認為這個提議非常正確,算計了一下之後決定:“可以放權給楊嗣昌,讓他就地招募一批義勇,守衛糧倉。”

顧秉謙根本就沒往別處想,深以為然的說道:“現在北方地區已經流民形成了流寇,地方剿匪不利,既然這樣,乾脆就直接讓這個楊大人,同時肩負起周邊剿匪的義務,這不是一舉多得嘛?”

黃爌沉思了一下,楊嗣昌是文人,文人領兵,不犯忌諱,再加上楊嗣昌公認的忠君愛國,在張家口整頓軍務也是成效顯著,在文臣堆兒裡,他算是一個知兵的,倒是所用得人,於是點頭:“這個辦法不錯,現在各地已經開始出現流寇杆子,地方政府圍剿不利,究其原因就是地方政府拿不出錢來,現在楊嗣昌掌握著巨大的錢糧,組織保護這些錢糧的義勇,那就乾脆讓他肩負起這個擔子。”

其他的幾個人都深以為然,於是紛紛點頭同意。

之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大家沒有反對,還是想借助皇上內帑的資金,做國家不能做的事情,大家認為這是佔了皇上的便宜。既然有便宜可佔,不佔王八蛋,所以大家紛紛贊同。

剩下的只有魏忠賢苦著臉,堅決的反駁。你們不能拿著我的東西,做著你們的事啊,這不是明顯的假私濟公嗎,這已經不是佔皇家的便宜了,這已經是欺負人了。

但是不管魏忠賢在外面如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