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被攪亂了,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但劉興賢下面的話,卻更加有道理:“但是我們剛剛宣佈恢復奴兒干都司,我們剛剛封那些部落的首領為王,他們也剛剛表示了對我們大明朝廷的忠誠和歸附,一旦我們放棄了對他們的保護,在沒有了一個統一的首領的情況下,個個平等的蒙古王爺,就是真正的一盤散沙,根本組織不起來一個抵抗滿清的集團,那麼他們就將被奴役,被屠殺,最終不得不再一次投降滿清,成為他們攻打大明的幫兇。”
毛文龍就又給了他一個嘉許的目光。
劉興賢說的絕對有道理。
滅掉了林丹汗,大明拓展了千萬裡的土地,收復了蒙古幾百萬上千萬的人口。而為了解除他們未來的威脅,推行的平級封王的制度,目的就是要讓蒙古人成為一盤散沙,再也不可能凝聚成一團,對整個大明產生威脅。
事情就是這樣,有利就有弊,利弊之間隨時可以互相調換,塞翁失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整個蒙古族人,能夠凝聚在一起的時候,雖然對大明帝國產生了威脅,但同時也成為大明帝國在北方和滿清的一個緩衝之地。結果威脅沒有了,緩衝之地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那麼保護這塊緩衝之地,就只能大明朝廷親自赤膊上陣,這也就是組建草原軍團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