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和沈有容站在陳忠的旗艦船頭,看著被四處密密麻麻的壕溝困住的一萬八旗兵丁,真的是老懷大暢,袁可立和沈有容擼著鬍子不斷的感慨。
沈有容道:“許傑這個小子的確是個鬼才,就是僱傭了這十幾萬百姓,挖出一道又一道的壕溝,就將一支整齊的八旗兵困死在這裡,如果不出意外,我們將不費一兵一卒,就徹底的殲滅一個完整的旗,開創大明和建奴戰爭以來的一個先河,一個從來沒有過的輝煌勝利,這將被載入史冊。”
袁可立不無感慨的說道:“如此簡單的戰法,就起到這樣不可想象的效果,而遼西前線的袁崇煥,已經兩年了,耗費了近千萬兩銀子,才不過修了一個半拉子的寧遠,孫承宗才不過訓練出15萬所謂的關寧鐵騎。結果耗費如此巨大,差點將咱們大明的國庫拖的破產,結果努爾哈赤不過是準備再對他們發動一下進攻,這爺兩個就立刻慌了手腳,兩相對比,真的是天壤之別。如果當初他們也用這個挖壕溝的辦法徐徐推進,是不是早就到了大淩河邊?”
沈有榮就看了看這個文人。文人必竟是文人,所謂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那還是他們的豪邁幻想,對於真正的軍事,他們還是不行。就輕輕的搖頭否定:“遼西和這裡不同,遼西走廊地域寬廣,挖壕溝所費的人力物力不在少數,而所謂的關寧鐵騎和努爾哈赤的八旗兵,在兵力上幾乎不相上下,戰鬥力卻天壤之別,只要努爾哈赤多點進攻,那麼這種所謂的壕溝陣也就當然不足為憑。失敗是小事,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15萬關寧鐵騎一旦喪失殆盡,不但對前期的投入都打了水漂,更主要是再也沒有人能夠防守那裡。孫師傅和袁崇煥的辦法是穩妥的,也是長久的。而許傑的辦法,其實就是投機取巧,應了現在這種狀況。”
袁可立想想就點頭:“先有劉家兄弟反叛,將代善引用到這個四座堅城防衛之中,然後斷絕他們的糧草,讓他不得不跑到這裡來,想要透過這一段沿海的平原衝出去,結果這樣才讓許傑的鬼伎倆得逞。但不管怎麼說,許傑隨機應變的能力非常強,不拘一格也是他的特點,如果他和振南互相配合,東江鎮重新站到遼東,成為覆滅建奴的主力也未可知。”
袁可立是皇上的老師,孫承宗也是皇上的老師,雖然兩人關係默契,但其實文人相傾這是在骨子裡的,在教導皇帝的時候,兩個人暗暗較勁,被分配山東和遼西兩個最關鍵職務之後,雙方配合默契,但在互不拆臺的情況下,也有暗暗比較的意思。
孫承中手下有袁崇煥,袁可立手下有毛文龍,袁可立將毛文龍看做子侄,孫承宗將袁崇煥當做左膀右臂,所以在這兩個人的軍功上,後面的兩個人也是在暗暗的比量著。
但現在看來,毛文龍東擋西殺,每戰積功甚大,已經高過了袁崇煥一頭,這怎麼不讓袁可立老懷大暢。
沈有容當然知道兩個人相爭,不過這兩個人的相爭,都是一心為國,努力上進,不是互相拆臺,而是互相幫助。這和朝局中的黨爭,有著本質性的天翻地覆的區別。沈有容就暗暗嘆息,如果天下黨派都像這兩個人一樣,大明再恢復原先的輝煌早就實現了,何必弄出現在這樣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沈有容雖然有這種想法,但並沒有表露出來,雖然他在大明的威望如日中天,但武將不干涉政局,著是本份,縱觀歷史上所有的武將,只要熱衷於朝局或者參與朝政的,哪個還有好下場?
放下這有的沒的,沈有容心有不甘的說道:“當初你我計劃,我們大張旗鼓的對復州和金州發動進攻,努爾哈赤怎麼的也應該派兩個旗過來,結果卻來了一個,雖然調動了努爾哈赤對遼西進攻的兵力,但他的主力依舊是非常強大,對遼西的壓力並沒有緩解多少。”
袁可立也就一臉憂慮:“孫師傅那裡帶著袁崇煥面對這樣的壓力,一定會日夜憂心,而按照袁崇煥當初的設定,所謂逐步築壘推進,就是一個不思進取,一味的防守,根本沒有進攻之心,一但努爾哈赤的主力全軍壓上,他們一定會縮在城裡不敢出戰,一味的防守怎麼能夠取得勝利?我希望能再調動努爾哈赤一部分兵力過來,15萬關寧鐵騎,面對四五個旗四萬左右人馬,他們應該有一戰之能,即便沒有一戰之能,也應該有敢戰之心,這才是未來取勝的根本。”
沈有容當然點頭同意這個建議:“以最完備的裝備,絕對數量的優勢,主動出擊一下,提升一下關寧鐵奇計程車氣還是有必要的,但現在怎麼樣才能調動努爾哈赤再派一個旗過來呢?”
袁可立就胸有成竹的說道:“我們就困住代善,但一時不要殲滅,然後將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