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令人髮指(1 / 2)

小說:大明都督 作者:奔叔

董大炮一步登天,成了真正的軍官,當時感動的不知道該怎麼好,『毛』文龍就拉住他:“聽你的名字就是一個老炮手,來來來,給我演示一下。”

董大炮一聽說『操』炮,立刻丟掉了拘謹謙卑,恢復了神采飛揚,原本半百萎縮的身體,也似乎年輕了許多,帶著『毛』文龍走到了一門紅衣大炮跟前,對著他滔滔不絕的講解起來,一邊講解,然後問『毛』文龍:“大帥想要打多遠?”

“這個東西能打多遠?”『毛』文龍就反問道。

董大炮就拍了拍眼前的這門紅衣大炮:“這門炮有2000斤,最遠的距離可以達20里路。”然後一指邊上不遠的另一門:“那一門叫將軍炮,重500斤,最遠的距離可以打十里路,而那一門更小,也就300斤,能打五里路。”

然後搖指著遠處的一門細長的火炮:“那叫佛朗機炮,它是由子母兩炮組成,『射』速快,但距離近,能打三里路遠。”

隨著這個董大炮的指點,看的『毛』文龍是一臉黑線,一臉瀑布汗。就這200門火炮,最大2000斤的紅夷大炮,到最小不足百斤的虎尊,最笨拙古老的直筒炮,到先進子母的佛朗機炮,林林總總,簡直就是這個年代的大炮展覽館。

明中期以前中國的火器技術與西方同時期火器的發展相比並不理想,中期以後火器製造已落後於西方。該時期中國火炮的缺陷太多,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重視火炮各部尺寸的組合搭配。所制火炮炮身與口徑之比不符合“模數”理論,『性』能低劣。

明初火炮生產量相當可觀,鑄造工藝也很高超,火炮基本上形成了細長、短粗兩種型別,但從史料記載和出土實物的銘文可知,明初甚至直到清代火炮大多是以重量作為衡量其『性』能優劣的依據,這遠遠沒有以炮身與口徑比例搭配為主要『性』能引數科學合理。儘管傳統中醫學有“等身寸”概念,晉代裴秀把“分率”作為製圖的六法之首,以及建築設計方面宋代實行過“材分”制,但在中國古代火器製作中沒有產生類似的“模數”概念。鑄造炮簡直就是隨心所欲,根本就沒有統一的規格標準。

在明朝人鑄造大炮的時候,更是腦洞大開,比如說邊上那一溜佛朗機炮,從明朝嘉靖二年,葡人率戰船侵入廣東新會西草灣,明軍生擒42人,並繳獲其“佛郎機火炮”之後。發現這東西是個好東西,無論是在火力、『射』程、命中率和結構諸方面,均超過了明朝的神機槍炮。明廷於是積極吸收、推廣和改進此項技術,仿製成了大樣、小樣、中樣、馬上、流星炮、連珠、萬勝、日出、無敵大將軍、銅發貢、百子等佛郎機火炮,名目多到令人髮指,即便是最熟練的炮手,都能叫你暈頭轉向。

這絕對不行,等自己未來將孫元化找到,在具備了鋼鐵,就將這笨重沒用的東西全部摒棄,直接鑄造『射』速快散熱好的佛朗機子母炮,統一大炮口徑和樣子,這樣才能批次的訓練出優良的炮兵,加強火器的建設。

不過那都是後話,現在必須解決眼前的問題。

董大炮就詢問:“大帥,你要我將這門炮打多遠?”

『毛』文龍就收起來暫時還不現實的夢想,伸著脖子朝城外看,大約在八里路上的距離,有一棵低矮的松樹,『毛』文龍就一指那裡:“就打那棵松樹吧。”

董大炮就眯起一隻眼睛,然後將大拇指伸起來,左右的比量一下,然後左右眼睛分別張合,嘴裡嘀嘀咕咕,然後彙報道:“那棵樹離這裡八里半路,我現在就給大帥示範。”

首先用蘸了水的墩布,將炮膛清理,然後拿起一個木勺,在木桶裡舀了一勺子火『藥』卻不是倒進了炮口,而是先捏了一點放到嘴裡品嚐,咂吧咂吧嘴,那真的是津津有味。

這個舉動,當時讓『毛』文龍目瞪口呆,他實在是不明白這個傢伙要到底幹什麼?

董大炮看見『毛』文龍『迷』『惑』的眼神,立刻解釋道:“工部裡每一班做的火『藥』,純度相差懸殊,雖然相同的裝『藥』量,但因為不是一個班次的,往往『射』擊的距離就不同,所以必須先品嚐一下火『藥』的純度。”

這時候,身邊一個猥瑣的漢子伸出腦袋,對著『毛』文龍諂媚的笑到:“我們董大哥的嘴,那就是試金石,什麼樣的火『藥』在他嘴裡只要一嘗,立刻就能辨別好壞,就能估算出能打多遠。”

『毛』文龍就一拍腦袋,這個沒有標準化的令人髮指的年代,簡直讓人無語,如果要想訓練好炮兵,難道還讓他們個個口能試『藥』?看來未來自己的火『藥』一定要進行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