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是不進行了,但集英殿的問對還是沒有停,在調整了各級官員,平衡了各方勢力之後,天啟的經筵繼續召開,這時候的天啟也能耐下心思仔細聆聽大儒的講解,其實,這也算是一場政治惡補吧。
孫師傅和袁師傅不在朝,所以經筵的擔綱就成了葉向高。葉向高著重講解的是北宋的黨錮之爭。
這讓天啟雖然聽的無比艱難,但也咬牙忍著,而且還時不時的發出提問,以解心中疑惑,希望在那裡得到借鑑。
經筵結束,葉向高去內閣處理事情,天啟回去做一會木匠活,這叫勞逸結合,然後用午膳,然後再到建極殿行平臺召對。
平臺不是臺,是建極殿,該殿居中向後,高居三躔白玉石欄杆之上與乾清門相對者,雲臺門也,兩旁向後者,東曰後左門,西曰後右門,即雲臺左右門,亦名“平臺”者也。凡召對閣臣等官,或於平臺,即後左門也。
當時的規矩是,群臣肅立,皇帝坐在那裡,遇到問題就點官員的名,官員上前答話,施禮就行,不必跪拜,有那功勳老臣,還可以賜座,也就是說,這裡比大朝要輕鬆的多。是為平臺召對。
每次平臺召對人都不多,三五十人為上限,都是有針對性的,這裡少了大家撕咬扯皮,能半點實際的事情,皇上問什麼,你答什麼,徵求你意見你就說,不徵求你的意見,你就給我閉嘴,這裡有一點後世國情諮詢的意味,也有點中央辦公廳的職能。
今天召集了十幾個人,有外地來京述職的山東趙彥巡撫,有即將履新山西巡撫劉策,有需要辦理事情的幾個部門官員。葉向高當然在,倍賜了座,在旁邊協助。而毛文龍也被叫來參與。
於是,天啟坐在御書案後面,拿起一本內閣遞過來的奏摺:“山東巡撫趙愛卿。”
急匆匆今日上午才到進京的趙彥立刻站出來施禮:“啟奏皇上,臣在。”
“徐逆禍亂,殃及兩府十一縣,現在徐逆叛亂以平,不知道趙愛卿如何處置的那些遭受禍亂的地方的?”
趙彥回答道:“十一縣劃歸登萊管轄有六縣,微臣治下五縣,毛帥處置果斷,沒有讓禍亂更加加重,所以災害並不大。”
“有多少受災的百姓?”
“登萊管轄受災百姓十五萬,無家可歸者七萬,臣代袁師傅請調撥賑濟安穩銀子三十萬。臣山東巡撫管轄受災百姓五縣,因楊老總兵堵截後路,也沒有造成大的影響,因此請撥付賑災安頓銀子二十萬。”
“五十萬不多,但內帑也不能全發,地方也要籌措一些。”各地賑災,其實按照大明的規定,都是內帑為主,這算是皇恩浩蕩,但地方也要拿出一部分,這算國家體恤。但一旦出現這樣的狀況,基本都是內帑拿錢,地方不出,然後各級官吏再將內帑的銀子貪墨一些,挪用一些,擠佔一些,那啥一些,最終幾乎就到不了百姓手中多少。
趙彥袁可立可是一心為國為百姓的,天啟是放心的,所以就實話實說。
趙彥就道:“請內帑撥付三十萬,其餘我登萊和山東再出三十萬,就可以應付過這個冬天,明春就好了。”
天啟就將趙彥奏摺轉給魏忠賢:“本來趙巡撫和袁師傅就沒多要,計算的也算準確,就不要再票沒了,就實打實的撥付吧,你現在就批紅辦理。”
魏忠賢就唯唯諾諾點頭,拿過來就在不遠的小桌子上批紅簽字用璽,然後讓一個小太監轉給有司辦理。
“附逆的百姓如何處置啦。”
趙彥就答:“附逆者一小半是被妖言蠱惑,首惡伏誅,也就不攻自破了,大部分都是被裹挾的,臣念其無知,訓誡一番之後,發回原籍,交給地方里正看管三年。”
天啟就欣慰的點頭:“都是無知小民,但又都是大明子民,如此處斷不加殺戮,很好。”
然後轉頭又拿起一個:“戶部來人了嗎?”
戶部尚書站出來施禮:“臣在。”
“孫師傅關寧前線需要撥付銀子兩百萬,你安排了嗎?”
戶部尚書介面道:“先前已經撥付了三百萬,臣以為再撥付兩百萬已經有些過了,所以臣以為可折半給付。”
“孫師傅一心為國,花錢的地方多啊,你就按照孫師傅的要求做吧。”
“臣遵旨,但臣的戶部國庫已經無錢可撥,還請皇上發內帑以應對。”
天啟想想:“內外各出一半吧。”然後再次將摺子交給魏忠賢:“就按照朕的意思批紅票擬吧。”
魏忠賢就肉疼的接過來,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辦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