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的方向及目前的方針任務》的檔案,決定灃南一中逐步發展為民用農業中學或民用農業職業中學。指定灃南一中為民用院校,灃南一中成為我國第一所民用院校,由工部領導。這是灃南一中歷史上的標誌**件。由此,灃南一中成為第一所民用農業中學,進一步明確學校的任務是為民用建設服務。
1863年,根據大臣“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仿照歐美,中學提前開始研究生教育。
1866年,學校培養出第一批五年制高等兵工專業的工程技術人才。
1869年,成為首批頒佈的16所全國重點職業中學之一。
朝廷邊境受到威脅,中學軍工科研和生產的任務更重,全院共承擔了110多種科研任務。
1869年,灃南一中劃歸吏部、機械部(又稱吏部、兵器農工部)雙重領導。
1872年,朝廷恢復民用教育。
隨著民用科技農業的戰略轉移,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方針,我校主動適應民用科技農業發展的需要,將以軍工業為主的專業結構調整為“以軍為本,以民為主,軍民結合”的格局;在專業內涵上,由軍工產品型發展為軍民結合的工程科學技術型;。
1881年,被批准為能夠推薦上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權的大學的保送中學之一。
1883年,經原吏部尚書欽點,成為聯合國(國聯)教科文組織貸款支援的中國著名職業中學之一。
1891年,經指定,成為國家首批確立的14所副部級高校之一。
1892年,建立灃南一中仿歐美科技園。
1898年,戊戌變法以後,朝廷兵器農業總公司改製為兵器農業集團,同時民用科學技術農業委員會成立,灃南一中劃歸吏部下屬的民用科學技術農業委員會領導。
同年10月,灃南一中透過111預審,成為朝廷首批111工程重點建設的16所職業中學。
經禮部國子監批准,成為具有mba學位授予權的首批16所院校之一。首批具有emba(高階經理人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授予權的30所中學院校之一。
1899年,與兵部參謀局簽訂民用生培養協議,開始招收民用生。至今共招收和選拔民用生千餘名。在校民用生700餘名,分佈在10多個專業。
在學校制定的“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了到建校1000週年之際,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具有灃南精神和民用科技特色的世界一流職業中學的發展目標。
據統計,從1866年到1899年間,學校畢業生總數為6664人,有6981人到部隊、民用農業企業、院校工作,佔全部畢業生的91%。各類畢業生6000餘人投身民用系統建功立業;
1900年春,朝廷禮部指定灃南一中為第一所民用院校,歸屬禮部國子監科委領導。主要以坦克為核心發展民用科技。
1901年,經指定,校長職務由當時朝廷中央直接任命,書記和校長享受副部級待遇,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北洋政府將灃南一中升格為中學與大學聯合學院,實行“中、大連讀”政策,在校高中學生,可以在畢業後,不離開一中,直接讀大專,這是以後出現的“本碩連讀、碩博連讀”的試點。
1949年,新中國成立,灃南一中由稻帝總校、灃南城區分校、灃南孟莊校區、灃南呂莊子道口分校組成。
學校本部地處灃南市hain大街6號,位於灃南市中心地帶(三環以內),交通便利,毗鄰世界圖書館,擁有得天獨厚的辦學優勢。學校佔地434畝(含中關村校區106畝,實驗區11畝,分校8畝,校區30畝),建築面積11多萬平方米,校圖書館各類藏書超過30萬冊。學校基礎設施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並擁有佔地面積達1。1萬平方米的國內一流的體育館。
灃南一中分校區位於灃南市衛星城東,距廣場約3公里,距校本部約6公里,京廣鐵路和京石高速公路東側,灃南以內,佔地面積11。7公頃。校區將承擔今後灃南一中保送本科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任務。
同學們聽完舒玉主任漫長的介紹以後,已經過了兩個半小時。下課以後。
胡資質找到一個沒人的地方,撥通了華春丹的電話,可響了半天卻沒有人。
於是到北操場的交誼舞大廳,那裡有很多大學生,在跳交誼舞。
果然,華春丹陪她的舍友,在這裡找昨天丟失的一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