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信仰,也得承認他們實際得到的好處。
餘哥其實想緩和氣氛,想和村幹部打成一片,但是,他的作法,只會讓村幹部小看,覺得這樣做實際上在否定自己的信仰,而是承認了村乾的馬克思主義。
餘哥沒有站穩自己的立場,結果被宮支書拉過去,而這邊又說自己是基督徒,在這樣的矛盾處境中,艱難度日,其實也很可憐。
餘哥說:“馬上要驗收了,我來,是想看看村裡的專案進展咋樣,看能不能交卷?合不合格?”
宮支書說:“沒問題,合格合格。我說行,一定行。您就放心吧。”
餘哥說:“您辦事我放心啊。”
德志很熟悉這句話,好像在哪兒聽說過,或者在哪兒看到過。
德志說:“宮支書,大水池裡面清洗過了沒有?”
宮支書說:“還沒有。”
德志問:“那您打算什麼時候洗呢?”
宮支書說:“現在大家都在用水了,我想等驗收前再洗。現在洗,肯定影響大家正常吃水。”
“水池建好後,洗過沒有?”餘哥問道。
宮支書說:“來不及洗,大家都迫切需要水,就直接用了。”
德志說:“那也太不衛生了吧。”
宮支書說:“沒關係。我們開會說了這事,先不要喝這水,用來洗可以,等過一段時間穩定後,水乾淨了,再喝。喝,也是燒開了才喝。冬天可以直接喝冷水。”
餘哥問:“為什麼冬天可以喝涼水?”
宮支書說:“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啊。祖祖輩輩都喝,不是我們這一代才開始喝的。”
德志心想,冬天可能氣溫低,蟲子都凍死了,細菌也少,喝涼水沒問題。這裡的水,是真的山泉水,從石頭縫兒裡出來的,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多少層的過濾,肯定乾淨。倒是德志所在的家鄉城市,人太多了,吃江河裡的水,放了消毒粉,就不知道消毒得徹不徹底,就送給千家萬戶飲用,那裡的水才不安全、不衛生呢。
德誌慶幸自己這些年在山區度過,可以減少水的毒害,起碼可以喝到比較純淨水。另外,空氣也新鮮,起碼沒有受到汙染。德志挺感恩,雖然也有苦悶,不知道下一刻自己的命運會否發生改變。但是目前,現實一點,中國還是講關係的國度。
德志的苦悶,不僅體現在這方面,更重要的是,讀書無用論的盛行。特別是在這個機構,表現尤為明顯。不知道啊,不知道,領導的心思怎麼了,到底想讓下屬怎麼辦,是追求進步還是追求頹廢?
追求進步,機構就有希望;追求頹廢,機構的死期不遠。
德志不是正規大學的學生,在高考的時候失利,以後的命運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德志也慶幸早點進入社會,這樣的帶來的好處,比較其他的好處來,要好得多。
戰爭是在戰爭中學到的,在課堂上,永遠不可能學會戰爭。紙上談兵的故事,結局是犧牲很多熱血男兒。
德志提出,既然餘哥來了,就去水池處看一看,這個專案的主要部分就是水池和水管,水管埋在土裡看不見,能見的就是水池,如果水池修建的不好,那就證明這個專案是不完美的,或者說是失敗的。
餘哥接納了德志的說法,剛好,宮支書也想帶著孫子去轉轉,這小傢伙很不老實。據宮夫人介紹,他們去坡上種地的時候,擔心小傢伙從坡上滾下來,就不帶他到坡上去,而是把他像小狗那樣栓在桌子腿上,小傢伙跑不遠,在屋裡轉來轉去,就是出不了屋子。這樣做的好處,可以保證小傢伙的人身安全。
其實,在宮支書家院壩下面,就又是陡坡了,萬一從那陡坡滾下去,也是非常危險的。
宮支書的大兒子和兒媳婦都要上班,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應該很放心。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視為珍寶。
三人帶著個孩子來到水池。底下的閘閥是鑄鐵的,餘哥看了直皺眉,問:“怎麼用鑄鐵的閘閥呢?”
宮支書說:“是常劍站長拿來的,還挺貴。”
德志明白了,常劍拿著水廠的舊配件,賣給了村裡,從中撈一筆,真是雁過拔毛啊。現在的閘閥都是塑膠的,鑄鐵的閘閥因為好生鏽,早就淘汰不用了。
餘哥說:“常劍站長也真是的,拿淘汰的東西來。”
宮支書說:“是你答應的。”
餘哥說:“是嗎?”
宮支書說:“是啊,有一回,常劍在我家吃飯,你也在場。姚先生沒來,你表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