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快,行動迅速,聽說已經四五十歲了,但心態年輕,充滿熱情。
他先帶德志、春燕去女生區。女生區首先映入德志的眼簾,其實,與其說是宿舍,其實就是一個大鐵籠子,裡面的房間狹小,床鋪上下鋪,小女生喜歡漂亮,放了一些照片和小飾物在小課桌上。
女生不能留長髮,全是短髮,在課桌上,擺放著的,都是《聖經》。
宿舍的女生不多,只有兩位,在宿舍旁邊的廚房裡寫東西。
德志弄不清楚她們在寫什麼,校長介紹說:“她們倆個違反了紀律,被處罰抄寫《聖經》。”
德志點點頭,心想,真是太好了,看十遍《聖經》,不如抄一遍,抄寫的,比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那抄寫完了《聖經》,就不用處罰了嗎?”春燕問道。
“不是,還要寫檢討。”
“那是不是把全本《聖經》都抄寫一遍呢?”
“不是,只抄一章,寫多了,她們也受不了,畢竟還小。”校長說。
春燕點點頭。
德志突然發現在廚房裡有幾個男人,嚇了德志一大跳。這個鐵籠子關著兩個女生,竟然還關著幾個男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未完待續。。)
第218章 書院狩獵
ps: ; ;《陷世》新章節釋出了,歡迎親們前來閱讀打賞。
再一看,不是老男人,是小男人,還有一些類似於男孩的人,他們在那做事。做什麼事呢?
書院校長和他們打招呼,他們很熱情,停下來,和校長說話。原來,他們手裡都在忙,準備拿著東西,有灰鏟,地上有一堆砂石和水泥,還有一些磚塊,再往上看,是一間小屋,和路上看到的大同小異,校長說:“你們辛苦了!今天做得完嗎?”
“做得完!”男人們回答。
“好,效率真高,做完後就回到你們的住處吧。”校長吩咐道。
“好的。”
男生們脆生生地答應了。看看那被罰抄寫《聖經》的女生,看上去怯生生的,非常害怕,不知道為什麼會在這裡,這些人大概都犯過錯誤,只不過在家裡,家長無法矯正他們的行為,家庭教育不行,才有社會組織來幫助,校長為書院也很操心,總在想辦法為不良青少年提供幫助,使他們迴歸正常,在社會上能夠成為一個正常的能為人們帶來好處的。
在前段時間,當地村民和書院發生爭議,趕書院走路,不讓他們在這島上辦學,因這些不良青少年會影響當地的青少年。書院堅持不搬,說要保護失足青少年,他們已經被社會拋棄,不給社會接納,存在很大問題,需要愛,需要給他們一次機會。
但是,當地村民仍然不依不饒,要趕他們走。並且遊行示威,讓他們離開。非走不可,但是。書院搬動了政府,政府官員出面幫助協調,做過很多工作,村民仍不答應,遊行示威靜坐,非要書院搬家不可。政府耐心解釋,書院校長也承諾,絕不擾民,絕不讓他們影響當地年輕人。努力培養他們,矯正他們,讓他們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迴歸社會,為特區做貢獻。
這事弄了很長時間,到德志他們去參觀的時候,才解決好。書院的青少年心裡也惶惶然,密切關注自己的去向,有的希望搬到鬧市區。有的希望留在島上。
最後,還是校長說:“大家都有兒女,都不可能不犯錯誤。既然大家都希望兒女好,可是在不良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很多青少年走上歧路,如果我們都排斥他們,拋棄他們。那麼,他們終日遊蕩在社會上。也對大家沒好處,害了自己。還害了家人,害了社會,那麼,你不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改正錯誤,迴歸正常的生活當中,那麼,他們也就自暴自棄了,最後,傷害的還是大家,和這個社會。我們要講愛,就要行出來。不能這樣下去,否則,我們就對這個社會不負責,沒有對社會做出貢獻。”
說了這番話,村民的心被打動,逐漸有人哭泣,有人離開,靜坐的人一個一個,站起來,低著頭走了。那些跟著校長一起來的學生,一起唱起歌來,大概都是需要愛、需要關懷、希望獻出愛的意思,歌曲非常動人,因為他們的呼聲發自內心,不是嬌柔做作,也不是一種應景之作,而全是來自內心。
來自心裡的呼喚奏效了,靜坐的人散開,書院取得了成功。於是,書院得以存留下來。
校長點點頭,聽助理一直在介紹,然後繼續往上走,到了教室,這所教室,用石頭砌成,有學籍,有檔案櫃,用品齊全,課桌雖簡單,但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