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村民埋設水管。
這個是德志的要求,德志是根據機構的要求來做的了。
需要村民自願投工投勞,但是,背後村委會是否有承諾,誰也不知道。德志沒辦法瞭解到,因他並未入住該村,不瞭解裡面的情況,村民可能習慣了撒謊,不可能跟他說實話,會說“沒拿錢”。而實際上“出錢了”。
村委會拿錢,辦集體的專案,會減少工作難度,如今的年代,只做事不給錢的雷鋒,沒有了。也許,雷鋒本身都對自己所做的都不敢相信。
自願奉獻的人越來越少,幾乎絕跡,德志很清楚,但是機構領導不清楚。如果說花錢請人挖管槽,那麼專案就算失敗,實際上村民對專案沒有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龍埡村的時候,德志還能讓村幹動員村民自願奉獻來挖管槽,即便是事實,也需要證實。
其實,那裡的村幹表面上看還是不錯的。老主任,中年的支書,青年的文書,配搭很好。田文書對人很甜,看起來很舒服。
如果有專案意向,看看龍埡村的領導班子,一般的人都會認同,願意投資,很放心,雖說不太成功,但是,絕對不會失敗。
當德志將安裝水管和埋設水管的照片拍好以後,他在龍埡的任務就算完成,剩下來就是一到二次的衛生培訓了。
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