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3 / 4)

小說:天下節度 作者:博搏

高原地區,到了唐末時對江南地區這種溼潤地帶農業開發技術積累已經基本完成,大體上來說,主要是分為兩種:分別是主要適應於沿海區域的海塘鹽田系統和適應於中下游低地的紆田系統。沿海地區由於靠近海邊,會因為海潮的存在而導致田地鹽鹼化,為應對這種情況,中唐以後在以鹽田開發為目標的江淮巡院的主持下,修建了大量的海塘,漕河,溝渠等水利設施,在擴充套件海塘內側鹽田的同時,對以內的河川系統進行疏浚,整修,加固,在海塘的重要部位設定水門以便放水。在河川水源和淡水湖區修建護岸,設定堤防,和海塘一樣設定水門,利用河川水源和淡水湖區提供的淡水,沖洗海潮倒灌帶來的鹽分和死水,使之縱橫貫通,迴圈交流,最終構築成經海塘向大海排水的水利工程,逐漸使鹽鹼化的土地變為可以耕種的良田。這一技術,早在東漢時期,便在越州修建鑑湖使用過,經過幾個世紀的逐漸改良,已經逐漸被江南百姓熟練掌握了。而對於杭嘉湖平原上大量的沼澤地,則應該採用圩田。首先在沼澤地的高地選擇定居地,然後選定附近的自然河道用作交通和排水供水的乾渠,在乾渠只見則挖掘互相連通,供排灌之用的支渠,然後將一塊一塊的沼澤用堤壩圍起來,逐漸排幹其中的水,將其排入入溝渠中,使之成為可供耕作的田畝。

聽到這裡,呂方已經有些明白了,這不就是後世臭名昭著的圍湖造田嗎?感情唐末時候就有了,便沉聲問道:“這些水利工程耗費不少吧?”

為王前驅 第405章 種田(2)

第405章 種田(2)

“這個!”駱知祥臉上露出難色,他也知道此時便是緊要關頭,沉聲道:“主公,花費雖巨,可此乃一世之勞,收益百代,何況還可以採用以工代賑的辦法,支付工費,往主公明斷。”

呂方點了點頭,可臉上還滿是猶疑之色,方才駱知祥所說的幾種水利設施的修建,都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雖然冬季農閒之時,自己可以透過動員農業剩餘勞動力來搞建設,可是在古代中國,像修水利建長城這樣的大規模公共設施建設,對於統治者來說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因為這必然帶來大量的徭役負擔,而大量脫離戶籍控制青壯年勞動力集中在一起進行劇烈的體力勞動,以當時的政府糟糕的組織能力和技術條件,這些勞動力的生活條件肯定是糟糕之極,很容易形成對政府的不滿,這些不滿情緒集中在一起,發酵,又有大量可以作為兵員的青壯年勞動力聚集在一起,一旦有心懷不滿的野心家或者革命者振臂一呼,往往就能造成一個帝國的覆滅,修建大運河本是利國利民的大工程,可這也是隋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歷史上一直有“隋雖因修建運河而亡,而唐實受益之。”的說法。即使呂方不採用政府直接出面,將工程劃片分包,讓地主或者商人來組織百姓,像歷史上一樣,自發的大規模建設圩田和海塘,這樣做雖然能夠避免引起百姓的不滿,可是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這些組織者會獲取新田畝的最大利益,那些參與建設的勞動力也肯定會成為他們的依附農民,有了人口和財富,這些強宗豪族肯定會實力大增。一直以來,呂方都在千方百計的打壓分化所在統治區域的地方豪族勢力,無論是屠殺,分化,收買無所不用其極,因為他始終堅信一點,在古代中國,土地的兼併程度始終和國力成反比的,大量的小自耕農才是最好的兵源和稅源,他可不希望辛辛苦苦的搞了水利建設,最大的受益者卻是自己的敵人。

雖然呂方也知道搞大規模水利基礎建設對自己實力的增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既然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地方割據勢力的頭目,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他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不但要對當地百姓有利,更要對他自己,還有他身後代表的以北人和丹陽眾為主體,兩浙降眾為補充的武人集團的利益負責,如果沒有這個武人集團對自己忠誠和支援,任憑自己有天大的本事,在殘唐五代也不過是個撲街的廢柴,在這一點上,呂方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何時搞,怎麼搞,在哪裡搞都要取決於這個出發點。

駱知祥看到呂方低頭思忖,半響無語。雖然心中也有幾分焦慮,可他也知道這等重要之事千頭萬緒,呂方這般認真考慮也是正常的,起碼總好過先前田一聽明白自己所說的龐大計劃後,便毫不猶豫的搖頭拒絕,田在淮南外鎮武將中已經算是肯虛心納諫,留心民政的翹楚了,否則也沒有辦法組織和供養如此龐大的軍隊,只是唐末五代之時,藩鎮割據,武人當國,即使有些留心民政,發展經濟的藩鎮頭目,這麼做的根本目的還是為建立更強大的武力搞好物質基礎,在殘酷的兼併戰爭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