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喝酒。周青站起身,靜立了一會,拔步出帳。
相隔十年。
滄海桑田。
物是人非。
龍虎再見。
※※※※※※※※※※※※※※※※※※※
史載,丹國天祚三十二年,虎之變。神威大將軍張斬下野。
天祚三十三年初,武親王幼子雷郡王強佔民女,為不知名之刺客所殺。據目擊者稱,刺客身形、武功,均極似張斬。
天祚三十五年,武親王四女飛鴻郡主找到隱居的張斬,請其出山,投效武親王麾下,張斬慨然允諾。武親王對其言明:雷郡王之事,決不追究;以一無行逆子換一勇將,是大幸事。
天祚三十六年,天街之變。天策大將軍周青發動兵變,處死自宰相以下、對武親王一意妥協的大小官員一百餘名。朝綱為之一振,對武親王的主戰派佔據全面優勢。
同年冬,武親王以“誅周青以清君側”為名,起兵謀反。其麾下文有飛鴻郡主、武有張斬,陣容雄厚。起兵之初,張斬舊部猛虎軍即倒戈投向叛軍,丹國軍節節失利。不久,武親王宣佈恢復張斬神威大將軍的封號。
天祚三十七年二月,雷鳴城戰役,張斬擊破丹國軍三萬,殺雷鳴城守。從而奠定叛軍全面優勢。
五月,飛車河戰役,張斬圍殲丹國討伐軍五萬,殺討伐軍統帥、周青得意弟子陳慶。
天祚三十八年,叛軍繼續蔓延。六月,大孤山戰役,張斬擊破丹國軍五萬,佔據丹國半壁江山。
天祚三十九年,周青連出奇招,挽救了丹國岌岌可危的戰線,兩軍轉入相持。
天祚四十年,天妒紅顏,飛鴻郡主暴病而亡。不久,鄭國城之戰,周青擊敗張斬,終結了張斬的不敗神話。從這時起,叛軍走上了下坡路。
天祚四十一年,周青全面反攻,收復失地。丹鳳口戰役,叛軍大敗,戰死十萬人。
天祚四十二年九月,兩軍在霜之谷展開最後決戰。周青與張斬秘密會晤,龍虎再見。
霜之谷大戰,張斬一敗塗地。其本人戰死,其部下兩萬猛虎均全部陣亡,無一人逃跑,無一人投降。周青天策軍戰死一半,最終獲勝。
天祚四十四年,武都之戰。武親王服毒自殺,叛亂平息。
—THE END—
(大地的史詩)時間中的故事03龍虎系列·虎咆陽炎
承天37年。
清晨,丹鳳口的守門士兵剛剛開啟西門,忽然身後街道上一陣喧囂。守城士兵中的兵長回頭去看,嚇了一跳。
竟有數百騎飛馳而來,馬上的騎士大多是軍隊裝束,簇擁著兩個身披大氅的人。那兩人看來是這一隊騎士的首領,只是大氅又長又寬,遮住了臉部。
兵長正在猶豫,不知道該不該把門關上。按丹國律令,在都城丹鳳口之中,即便是軍隊也不能於街道之上縱馬狂奔。
正在這時,一騎飛也似的馳近,大吼道:“奉左將軍張斬之命,外出公幹,閃開!”
守門兵長一愣,連忙讓到一邊,在丹國軍隊中,權力最大、地位最高的就是丹國左將軍張斬、右將軍黃威。而其中的左將軍張斬,更是出名的性如烈火,疾惡如仇。士兵哪敢攔他的部下,連忙放行。
這隊人馬奔出城門,奔西而去,很快就消失在了守門士兵的視野裡。但是很快,又是一陣喧囂。守門兵長回頭望向城裡,吃驚地發現又是幾百騎飛馳而來。
“今天這是怎麼了?邪了門了。”他嘟嘟囔囔地想,哈,這隊該不會是奉右將軍黃威之命,也外出公幹吧?
但是當他看清這幾百人的領頭者的臉時,他不由自主地惶恐起來,忙上前半跪:“參見黃將軍。”
來的正是右將軍黃威本人!
這一隊人弛到近前,一起翻身下馬,黃威走到兵長面前,俯視跪倒的兵長,問道:“剛才可是有幾百人馬從這裡衝了過去,為首的兩人身披大氅,遮住了面容?”
兵長心中一緊,但仍老老實實地答道:“是。”
黃威眼中寒光一現,面容也繃了起來,看得出他生氣了。但是他在原地踱了幾步,卻沒有繼續說什麼,只是翻身就要上馬。
“且慢。”一個尖利的男聲響起,聽上去十分刺耳。
守城兵長微微抬頭,映入他眼簾的是一個一身黑袍、雙腳離地、漂浮在空中的人。他的臉倒也可算是俊美,只是帶了八分妖氣。
若是普通人見到這幅景象,只怕要大呼“有鬼”了。但守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