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滿分結局(2 / 2)

小說:天神聖典 作者:風之謎跡

嘴偷笑,但又怕失了風度,只好乾咳兩聲。

確實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如果到了頂尖之人云集的那個層次,他面對的困難也將一樣巨大。

貝斯特等不及了,將王朋拉到殿外說:“剛才天庭召喚我了,我得馬上過去……”

她帶著王朋穿過重重宮殿,將他安置在瓊華宮花園裡,然後化作輕煙消失了。

王朋想,會有什麼事呢?不過貝斯特離開家這麼久,總不能天天陪自己遊山玩水吧。

一個人坐在無人的遊廊邊,時光變得好漫長。

這些天他經歷過一些神話時代的重要事件,也亂七八糟看了不少資料,乾脆將混亂的中國神系和上古史在腦海中梳理一下,算是此行的收穫,也便於以後刷題攢積分吧。

看神話和歷史他有個的經驗,就是去找最早的文字記錄。

越早的記載越逼近真實,因為後期的加工、以訛傳訛、政治立場都會使歷史大大偏離原來的“真相”。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誕生於公元前1600多年,接著是商、周時代的金文(鐘鼎文),兩者都屬於祭祀、占卜類的文字,應該都與神有關。

可是最詭異的現象出現了:這些文字中記錄了海量的巫卜之辭,也出現了不少商、周祖先的名字,但有沒有提到過商周以前的盤古、女媧、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呢?

沒有。

這些中國神話人物的記載最早只出現於先秦的典籍上。

也就是說,商人和周人不向女媧、伏羲這些神問卜,也不祭拜神農、黃帝、堯、舜、禹這些祖先神。這不是很奇怪嗎?

王朋甚至懷疑他見到的王母、帝俊、黃帝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國人的幻想了。

甲骨文、金文中有沒有記載神呢?有。

商朝人崇拜“帝”,有時稱為“上帝”,周人稱之為“帝”或“天”。

“上帝”這個詞後來被用在了耶和華身上,因為西方在傳教的時候,“上帝”這個詞比“耶和華”更能被中國大眾所接受。

“帝”就是昊天上帝,老天爺,自然力的主宰。

甲骨文中“神”這個字沒有偏旁,寫作“申”,字形很像閃電。

能劈開混沌、在水中製造生命的雷電,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神”的象徵。神王宙斯、耶和華都有雷神屬性。

“帝”下有四方神:雨神、雲神、風神、日神。商人還向土地神問卜。

此外還有什麼神嗎?沒有了。商人的神系就這麼簡單。

可以看出,這些抽象的自然神都和農業有關,人格的成分極少,也沒有具體的名字。

月亮星辰對農業生產沒什麼作用,所以也不會去崇拜,看來老祖宗們的思維是很實際的。

商人遇到大事小事都喜歡問卜,“帝”是他們問卜禍福的物件。然而奇怪的是,“帝”在歷史上都不享祭,意思是說人們從來都不祭祀上帝。

只有商朝的王室祖宗才是人們大規模祭祀的物件,無論是牲口還是用人祭,都是大排場的。

也就是說,天帝的地位還不如祖宗們!

這是中國文化獨有的現象。周遊世界各地,無論是歐洲、阿拉伯、印度還是古代中南美洲,供奉神的教堂或寺廟都是當地最精美、恢宏的建築。

然而中國從史前時代到商周時代的遺址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祭拜祖先的“宗廟”都位於城市、村落的絕對中心,“宗廟”才是城鎮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

為什麼祖先比神重要?因為血緣關係是中國社會最重要的關係,血緣紐帶構成了“家”與“國”的社會結構。

帝王是“天子”,是替天行道、代替神來統治民眾的絕對代言人,神只是隱沒在其後的虛幻存在。

所以中國的神從來都是被統治者弱化的一個概念,君權和世俗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龍、鳳這些神物、圖騰,人們將其視為祥瑞和“親族”,與民族最初的誕生史有關,是和自己平等的物種。

這下王朋理解了,為什麼中國早期沒有誕生真正意義上的宗教,為什麼網路小說裡的主角動不動就“弒神”,大家還很愛看,就是因為這個源遠流長的意識形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