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2 / 4)

小說:百媚圖 作者:套牢

光如炬,彷彿實質。錢逸群蹙眉,只覺得腰間金鱗簍微微一顫,探手進去,卻是尋鬼司南發出的jǐng示。

錢逸群收回目光,聽王心一正在請教誠聞法師“龍樹論”,說些“中道緣起”與“假名xìng空”之類的話題。周圍眾人也不知是否聽得懂,無不隨著誠聞法師的講說節拍而點頭。

他正好偷偷取出尋鬼司南,放在案下展開一觀。果然見山水地圖變成了此間廳堂布置,七八個紅點密密麻麻堆在自己身側靠後,正是那兩個隨行僧侶。

錢逸群心中一驚,心道:我從接觸玄門至今,所見所知不過衛秀娘一個真鬼。這兩個僧人到底是什麼路數?怎麼會聚集這麼多yīn魂?佛家不都是偏向陽剛的麼?也有養鬼法門麼!

他低頭尋思,百思不得其解,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便收起了尋鬼司南,打算尋個藉口出去把正事辦掉,及時抽身。

“只論佛法,這位道長都要睡著了。”龔鼎孳突然冒出童聲,語氣不善道。

此便是荀彧獻於曹cāo的驅虎吞狼之策!

他之前見錢逸群坐了主賓席,心有不服。現在又輪到個和尚坐主賓,更是氣鬱。想他三歲識字七歲作詩,十二歲便能開筆制藝,人稱神童,走到哪裡不是眾人的焦點?此刻竟然成了個不為人矚目的陪席清客!

錢逸群納悶:哥哥我今天到底怎麼了?莫非開了群嘲光環?怎麼人人都要捏我一捏。你個小屁孩真是欠調教!光是十五年後,你娃叛變如小便,就該抓起來打一頓屁股!

“敢問道長所治何經?”誠聞和尚也覺得自己說得多了,轉頭問錢逸群道。

錢逸群微微一笑:“道人粗鄙,看過幾部經典,不敢言治。”

此時道門、佛門的風氣和儒林相類似,但凡有點地位的,都要挑一部經典下工夫鑽研。對於儒生來說,這是科舉考試要求的“本經”,理所當然。對於佛道而言,實在是前人著述太多,要想博覽窮究已經不可能了。

第五十七章話不投機半句多

第五十七章話不投機半句多

誠聞倒是有高僧的模樣,客氣問道:“敢問道長對哪部經典心有所住呢?”

錢逸群心中盤道:哥是抄經出來的小道童,從未聽過高真大德講經說法,跟你們這幫玩嘴皮子的比不得。因此道:“讀《黃庭》略有所感。”

《黃庭經》是上清派的經典,專講內鍊金丹的存思法門,以及行功中的步步見證。這事上不存在義理辯論,乃在“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範疇。

誠聞和尚讀書不少,聽了這經名,長長哦了一聲,卻難再問下去。

一旁王守忠卻心道:是了,難怪剛才厚道長如此激動,原來他才是真的上清傳人。見那邪道自稱茅山法裔,自然是要撥亂反正的。

上清派以魏華存魏夫人為開派祖師,到了陶弘景時,已經在茅山立住了腳跟。後來上清派歸於正一道,便稱為茅山宗,其法壇仍然是稱上清宗壇。然茅山有上下之分,統共一百零八派。上清法門注重內煉心xìng,外修符籙,忌諱血汙,與下茅山教法一味修習玄術大有不同。

王守忠一知半解,將茅山視作一體,方有這誤會。

“敢問法師,所講何法?”錢逸群反問道。

“小僧怎敢**。”誠聞謙遜合什,“不過是走在自覺覺他之路,隨緣而為。”

“關外也有人信大乘佛法麼?”錢逸群又問道。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是標準的大乘佛教。對於凡夫來說,重點在自覺。對於二乘修士來說,重點在覺他。對於菩薩來說,才是覺行圓滿。誠聞說他走在自覺覺他路上,那便是說自己修的是大乘佛法。

誠聞和尚眉心發緊,暗道:適才王心一併未提及我從關外來,他是怎生知道的?

“小僧只在北邊走動,並未出關。”誠聞道。

這回輪到錢逸群眉心發緊了,心中忖道:現在又不是唐朝,你就算偷渡也不用掩飾什麼。何況正經佛、道出家人都有度牒的,完全可以享受秀才待遇,在大明境內通行無礙。這和尚不肯說實話,其中必然有詐。

誠聞見錢逸群不信,心中暗道:不知他是怎生起了疑心,莫非真有什麼神通本領?

錢逸群心道:許是別的可能,且再問問。他因問道:“法師為何不去關外看看呢?聽說我漢民在關外生活得苦。”

誠聞心生jǐng惕,道:“天聰年來,建奴對於領民看守愈緊,去了不易回來。而且關外奉行密宗佛法,也是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