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2 / 4)

小說:穿越因緣 作者:噹噹噹當

第二節中善的修法

中善是修法中最重要的部分,這裡因以坐中為主,故先圍繞數隨二門作為入手功夫,其中亦貫攝止觀等意。至於其餘四門,另在後文中述之。

一、數息法

當氣息已調至深長細勻後,息相綿綿虛微,此時心念便隨呼吸出入,不可太著意,要若有若無地無心觀察,入內至於臍下,出外則至虛空。心念隨著一出一入,開始安祥地徐數,從一至十,不使間斷,要一句接著一句地數下去,心攝在數的內音上,不令弛散,同時要注意控制內音的響度,不可太響而亂心,也不可太輕而失照,要根據昏散與心的明暗情況,調至恰到好處,使安靜清晰為佳,此為入靜關鍵。若數至中間妄念干擾,忘記所數的數字,則應從一開始再數,不能尋找自己剛忘的數字。體虛者可單數入息,可補元神;體實者可單數出息,可洩實火。不可出入都數,否則緊迫成病。

在數息的時候,除了略覺有呼吸及數字音響外,沒有我能數的思想,沒有呼吸被我所數的念頭,沒有用功想,沒有功德想,一切均無想。因此,此刻沒有我、世界及身心的一切,只是隨著呼吸的自然慣性,不斷地數著從一至十,反覆如斯,則漸入忘身忘心的佳境。

假如從一至十的順數法用久之後,因太熟而與妄心相雜,此時應反過來用逆數法,從十至一,或內數至三,外退為一等方法調轉,以增加覺察心。

如果數至中途出現各種干擾,氣息重新出現不調,應立即放棄數息,用第一節中的調息法調勻後,方可再數,否則會因氣悶不適,久久成病。數息法的功能可以歸納以下幾點:

1、能證聖道:《六妙門》中說:“一者依數為妙門。行者因數息故,即能出生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若於最後非非想定,能覺知非是涅槃,是人必定得三乘道。”

2、能治報障:《六妙門》對治門中說:“云何坐中知業障起相?云何對治?……等分別,覺觀心散動,攀緣諸境,無暫停住,故名業障起。浮動明利,攀緣諸境,心散縱橫,如猿猴得樹,難可制錄。爾時行者應用數門,調心數息,當知即是真對治也。佛言:‘覺觀多者,教令數息。’”

3、自體相攝:《六妙門》相攝門說:“如行者善調心數息之時,即體是數門,心依隨息而數故,即攝隨門。息諸攀緣,制心在數故,即攝止門。分別知心數法及息,了了分明故,即攝觀門。若心動散,攀緣五欲,悉是虛誑,心不受著,緣心還歸數息故,即攝還門。攝數息時,無有五蓋(貪、嗔、睡眠、掉悔、疑)及諸粗煩惱垢,身心寂然,即攝淨門。”

4、勝進相攝:《六妙門》相攝門中說:“行者初調心數息,從一至十,心不分散,是名數門。當數息時,靜心善巧;既知息初入,中間經遊至處,乃至入已還出,亦如是,心悉覺知,依隨不亂,亦成就數法從一至十,是則數中成就隨門。複次行者當數息時,細心善巧,制心緣數法及息,不令細微覺觀得起,剎那異念分別不生,是則於數中成就止門。複次行者當數息時,成就息念巧慧方便,用靜鑑之心,照息生滅,兼知身分剎那思想,陰入界法,如雲如影,空無自性,不得人法,是時於數息中成就息念巧慧觀門。複次行者當數息時,非但成就觀智,識前法虛假,亦復善巧覺了觀照之心,無有自性,虛誑不實,離知覺想,是則於數息中成就還門。複次行者當數息時,非但不得所觀能觀,以慧方便,亦不得無能觀所觀,以本淨法性如虛空,不可分別故。爾時行者心同法性,寂然不動,是則於數息中成就淨門。”

5、數息唸佛門:數息如與唸佛法門結合,即是數息唸佛門,修法如下:數息進入常規後,在撥出時念“阿彌”,吸入時念“陀佛”;反過亦可。唸佛時的速度應隨順呼吸,不可與呼吸逆。總以不急不緩,聽其自然為宜。

以上五種功能修數息,如果進入一門,即可深入,不必再轉修。如果是次第依數至隨門進入,則應具如下方便:

修數息法至純熟後,覺得心念能任運不作意地從一至十自然而數,完全處於無心的狀態。此時心住息緣,覺息虛微,心相漸細,覺得有一個數息的字音在,仍是粗動,心中有輕微的負擔感,因此心中不想再數。至此,已完成數息的功夫,即所謂證得數息法。這時應放棄數息法,很自然地轉入第二階段的隨息法,以求進一步的深入(如果已證入禪定諸境,則應放棄一切法)。

得了證數法後,應注意平時的保護,注意息道的緩和,不令粗急,以免又會失去。

二、隨息法

數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