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3 / 4)

小說:穿越因緣 作者:噹噹噹當

法入下手,心念便更為輕安自然,此時一心依著出入的虛微呼吸,撥出是虛空不可得,吸入是虛空也不可得,內外一體,無身心世界,無能所對待,無動靜取捨,只是無心地將微細的心繫在息緣裡,不生分散等意。這樣一直隨息出入,覺得心息相依,漸至微細虛豁,身體如同浮在虛空或呈高大之身感,內心異常輕快愉悅。此時可能會出現種子影塵及諸變化,不管是何種境況,只是一切不住,不取不捨,仍然隨息下去,直到心息雙亡之際,豁然證入真空心體,此時湛然一片,靈知了了。如未證入,則應續修止觀等法。

隨息法如與唸佛結合,即是隨息唸佛法門。以四字洪名隨息出入,可以速證一心不亂。

隨息功夫純熟後,心念已至微細,內靜不亂,此時覺知氣息或長或短,在虛微之身中,遍身出入,沒有質礙的阻隔。心息能夠任運相依,意慮恬然凝靜。此刻覺得隨息仍是粗動,無心再隨,像是一個人在疲勞時只想睡覺休息而不樂眾務一樣。當然,這時不是疲勞或昏味,而是融融熙和,全身心沉浸在輕安之中。就像坐在三月的花園裡,百花盛開,清新的空氣,溫煦的陽光,浸透了每一個毛孔,這時什麼也不願想,什麼事也不願去做,只是沉浸在暖洋洋的歡喜與恰悅之中,昏昏欲睡,又明白如斯!隨息成就的覺相就是這般恬然凝靜。在此時,不可再起分別心,不可回顧前境,更不可有意追求定境,應一切放下,把隨息的心也放下,把放下的心也放下,一切無住,內心湛然,自然地證成隨息而入於禪定之境。

最後略說隨息門中的觀意。虛溪大師說:“境為妙假觀為空,境觀雙亡即是中;忘境何曾有先後,一心融絕了無蹤。”隨息的息相即是妙假之境,故有而非有,而隨息之心一切不住,不起分別執著,虛靈妙應,故觀為空。當隨息至能隨所隨頓時脫落時,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此時即證入中道實相。而修者不能有期待想,也不要以後總有一個先忘一個後忘,其實此時來到自己也不覺知,所謂因緣時節成熟,自然得個訊息。而此中道實相現前之際,一心靈知融攝一切而又超越對待,故無蹤跡可尋。

《六妙門》旋轉門中說:“即息是空,非息滅空,息性自空。息即是空,空即是息,離空無息,離息無空,一切諸法亦復如是。息空故,非真非假,非世間非出世間。求息不得息與非息,而亦成息念。其所成就息念,如夢如幻,如響如化,雖無實事可得,而亦分別幻化所作事。菩薩亦復如是。雖無息性可得,而亦成就息念。”這段觀法即是空假不二觀,可作隨息中參考。

第三節後善的修法

一、坐畢收功法

1、放心——把收攝在緣的專注心放開,將知覺漸漸引至根塵現實中去,不再想用功時的境界。

2、調氣——將氣緩緩吸入臍輪,然後撥出並覺得散遍周身毛孔,似一個吹足氣的透明塑膠袋。如此調一至三次,最後吸入臍輪,稍停,即放開不管。

3、迴向——合掌念迴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迴向文亦可自編或自選。

4、運動——緩緩運動腰身、背肩及頭、手臂各部關節,然後將手搓熱後放在雙眼上,片刻後,再睜開雙眼。接著以輕鬆愉悅的心情,慢慢地按摩面部、頭部、頭頸部、胸部、腹部、腰部、兩手臂等,均一一使之鬆軟適泰。

5、下座——放下兩腿,按摩至和順後,緩緩下座,慢行百步,也可禮佛及作些輕微活動。

至此,一座修法即告完成。注意:正修中功法不是一次修習成就,因此須根據自己修法中的情況靈活掌握。

二、下座後的注意事項

1、下座後不要立即吃食物,可喝飲料等。

2、十分鐘後方可排洩,不然真氣隨之而下,造成損失。

3、不要立即做強烈運動,以免逆轉氣機。

4、不要立即看書、聽音樂及一切用腦之事。

5、不要不經活動就立刻睡眠。

6、坐畢後最好保持一段時間不說話,以涵養精神。如一定要說時,則應小聲說,否則肺氣鼓盪,引起氣機不順,影響今後打坐。

7、不要回憶用功時的種種境界,但如在修法時有障礙,可以回顧檢查,設法找出原因,使下次用功時能過關。

8、不要與人談論修證境界,更不可誇張功夫,炫耀自己,這會使功夫一失永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