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就笑得可歡,看見高長松提的酒瓶子,更是連缺牙都笑出來了。
他家的蒸餅多了個人吃,高長松說起建“村店”,塗里正從自身角度出發是沒有不答應的,可他還算是清廉的村官,於是說要找那些年紀大的族老一同商議一下,高長松聽他語氣,知道這事兒是十拿九穩,說討論不過是走個過場,也樂得如此。
果然,沒過兩日,塗里正就上門來跟他說,村店建在哪裡云云。
這些高長松其實是無所謂的,畢竟高老莊就這一畝三分地,近了也就跟他家毗鄰,遠了不過是隔了條小溪。
最後選中了距離高長松家幾百米的一處空地,好處是左鄰旱路右靠水道,怎麼來都方便。
地兒定了接下來無非是修築房屋,這事兒也不難,於四娘娘家的兄弟幾乎成了高長松這專供的修築團隊,以前他們一年開張不了幾次,現在因高長松這的生意節節高,補貼幾乎超過在田裡耕作所得。
這村店營建的事兒是高長松提出的,他卻不準備親自管理,思來想去找了於四娘。
古代跟現代不同,沒有應聘一說,這年頭官員可能講究避嫌,但像他們這種民間的,一般都是宗族抱團,不是認識的,不是熟人舉薦的都不用。
高長松在高老莊名聲好,有一點就是他給本村的缺地人口提供了崗位,教給他們足以在這時代安身立命的技術,哪怕苦點,哎,這年頭幹什麼能不苦呢?
高長松想於四娘跟高澈一家本就跟他熟,他常去鎮上辦事,缺個搭把手的都帶高澈去,至於往來會客,照顧親眷,於四娘又當了高翠蘭她們小半個娘,兩家如此,將村店交付給他們經營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在他看來,於四娘是個精明的小婦人,一定能將店鋪打理得井井有條。
至於什麼“家產被無良親戚強佔”的戲碼在這個年代的村落很難發生,原因很簡單,眼下各國雖修建律法,可在閉塞鄉鎮中,真正起到治家、治鄉作用的,其實是從古至今綿延下的道德孝義。這年代的人非常講究名聲,尤其在高老莊這種流通很低,人世世代代都生於此、亡於此的村落,人們都很小心地經營自己的名聲。倘若高長松苛待了村人,他便難以行商,同樣,如果於四娘他們貪圖了高長松的家產,也會難以在村中生活下去。
從塗里正那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又去問了高澈跟於四孃的意見。
高澈不用說,還是那副憨直的模樣,高長松還沒說完,他就大咧咧地應下來道:“成啊,只要十二郎不嫌棄我等粗笨便好。”
高長松聽後頗有些哭笑不得,他無語道:“我話還沒說完呢。”你聽完再回話也不遲啊!
高澈表示:“索性十二郎也不會害我,你說完我幫忙就是,哪裡要想旁的?”
高長松先有些感動,之後則無聲無息地給了於四娘一個眼神,於四娘很清楚他在想什麼,又看回去,也很是無奈。
哎,高澈白長了大個子,平日裡想得卻不多,是要於四娘幫他看著的。
無論如何,於四娘跟高澈是答應幫高長松經營這村店了,高長松甚至想著,他得弄些這年頭沒有的吃食在村店裡賣,說不定還能靠此多攢點營業額。
賣什麼呢?看穿越文中前輩的致富方法,滷味跟麻辣燙是最賺錢的,可身在唐代的高長松表示,這年頭沒有辣椒,麻辣燙就不用想了,滷味……香料真的很貴啊!用來做滷味真得賠的褲衩子都沒了,由此觀之,這兩樣絕對行不通。
哎、想想,到時候再說吧,店還沒有搭起來呢!
……
很快到了八月中旬,與現代不同,這年頭雖有“中秋”這詞彙,卻無正兒八經的“中秋節”。根據史書記載,唐太宗時才出現了“中秋節”一詞。
皇帝不因中秋節而放假,民間就更不會大操大辦了,更何況,農曆八月正處農忙之時,先是要把前一年豐收的小麥全都收割了,之後又要再下一批種子。
因這些年風調雨順,再兼之無甚戰亂,精耕細作的農田越來越多,烏斯藏這裡基本上是能做到兩年三熟的,在某些地區還可以一年兩熟。
或許是有《西遊記》的光環,高老莊的土地十分肥沃,今年春季播下一批種子,秋天便收穫了沉甸甸的麥子,農人盤算著秋天再種下一批,幾個月後又有新的收穫。
左居正就在這時跟高長松提出了辭行,高長松知道他行萬里路,又以斬妖除魔為己任,也沒有強留,只是給他帶上了足夠多的乾糧。
其實他想給盤纏,但是左居正不願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