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高長松很熟悉,原本是走街串巷的貨郎,當然了,像他們這種人,工作是非常多變的,今天是貨郎,明天是店小二,後天則是街上叫賣小報的販子。
就勝在年紀輕、嘴皮子溜,再加上腦瓜靈光是本地一條小地頭蛇,很難有什麼事情會難到他們,再不濟也能招來三教九流的朋友幫襯。
梁錦雲將小攤位經營得有聲有色,附近攤位的主人有落地的書生,也有替主人來賣書畫的小廝,包括那些畫匠,他們身上都有種文人的清高,不怎麼願意叫賣。
梁錦雲就不同了,嘴皮子特別甜,哥哥姐姐叫一串,沒法對他吹鬍子瞪眼。
有他出色的推銷能力,再加上珞珈紙在小範圍紅火,不僅大相國寺的僧人來採買,書生路過這兒也少不了帶一刀紙走。
反正紫竹紙不比尋常紙貴多少,比那些彩箋更便宜。
高長松沒驚動梁錦雲,而是默默逛了其他店,他只看那些與他有競爭關係的,哪些賣得好就上去問兩嘴。
其中,高長松發現彩色的紙箋賣得特別好,包括撒了金粉的,用毛筆在邊框勾勒出小花朵的。
換言之,就如同現代人買本子一樣,越是花裡胡哨的就賣得越好。
哦,對了,這裡的文人還喜歡風雅那一掛的。
這讓高長松陷入沉默,他忽然想起了一種曾風靡小學的手工作品——花草紙。
做法還真不難,且當年的原材料就是些廢棄紙漿,若說有什麼問題,就是小孩兒的手工能力有限,成品有些粗糙。
考慮到古代文人都很喜歡花裡胡哨的東西,他要不再弄個花草紙系列少量發售,價格拉高點,還能再掙一筆呢!
由此可見,高長松的商業頭腦還是很不錯的,逛一圈就想到了新的掙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