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了她到敬縣城裡住了幾天。讓她去拜訪古氏等幾位夫人,順便再找找顧牙人去看看有沒有一些她能瞧得上眼的人,買回來也好跟著學這一門技藝。也看這些夫人能不能介紹幾個有名的穩婆給她。
一方面可以交流經驗,一方面也可以看看有沒有人願意跟著一起接受正規的月娘子訓練的。
這年代還沒聽說穩婆有收徒弟的。多是母傳女或是婆婆傳媳,一代一代地傳下來的。少部分是像夏氏這樣的懂一些淺淺醫術的女子,受到家裡的薰陶,領了穩婆這個職業的。
不規範是一定的。
也少有人能抗得住金錢和富貴榮華的誘惑。所以骯髒齷齪的事也多。
有些人至死都不明白是如何死的。
這年代產婦躺在產床上本來就是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且看這些穩婆是拉一把還是推一把了。她也可能是救你性命的人,也可能是來催命的。
這年代雖然沒什麼有效的避孕措施,只要夫妻同床了,身體好的都能生個七個八個的。但即便這樣,又因為嬰兒死活率過高,再加上總有這樣那樣原因令孩子夭折的,所以人口總不能蹭蹭地往上增長。
傅紫萱自學了醫後,更願意在婦科和兒科做些什麼。這兩個群體在這男尊女卑的社會里,總是讓人容易忽視。
看多了為了得個兒子,為了在婆家站穩住腳,為了相公不休妻,拼了一條命也要不停地懷不停地生的女子。就是產房裡保大保小的最後關頭也要嚷著要保小孩,要生下一個兒子。
傅紫萱總是會忍不住的心酸。
而孩子也總是讓人更為心憐。家裡有小妾通房一堆的,對於小孩的夭折都不太當一回事。傅紫萱總是感到心疼。這個年代夭折的小孩連個棺木連個墳堆都不能起。匆匆來世上一遭,又匆匆離去······
☆、第二百二十八章 此義父非彼義父
傅紫萱對這個月娘子計劃很是重視。已是做了極詳細的計劃了。就待人手招齊了。
對楊心慈那邊也同樣,每天都要問一問情況。也叮囑她多看一些關於兒科的書。為了引起藥童們的興趣,也多與他們講一些孩童的病及所需藥草及相關知識讓他們強記。
小兒治小兒反而更能引起這些藥童的興趣。用一些例項來強記一些藥草,效果會更好。
不管是真心喜歡這門技藝還是為了別的,起碼得先培養起興趣來。沒有興趣,就是再有天賦也是枉然。
七月裡,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傅紫萱對後買的那一批家奴用了一番調整。
那日是郭義來報說是老季頭挑地瓜的時候閃了腰,來找傅紫萱拿藥。
傅紫萱拿了一瓶活血化淤的藥油給了郭義次日覺得做為家主傅天河不得空,陳氏不方便,自己怎麼著也要過去看一看的。於是起身往玉園去了。
沒想那老季頭並不在玉園的房子裡養傷,郭大娘說他又下地去了。後來傅紫萱找到他,看他還在地裡揮汗如雨,頂著大太陽勞作。腰閃了不挑擔了,就拿張凳子坐在那裡忙著摘地瓜。
摘一會就直起身捶一捶自己的腰。捶完又接著埋頭摘。一家人也都在老季頭的周圍或挖或搬或挑。還時不時吩咐老季頭悠著點。
這一家子倒是個和睦的。這後買的家奴傅紫萱並沒過多接觸。而且他們一來到傅家,因趕著地裡的活計,也只是安排他們下地忙碌,倒不曾好好與他們交談過。
傅紫萱站著看了一會就去找了郭義,跟郭義瞭解了一些情況。
晚上回去後就把記了家奴的名冊找了出來,做了一番安排。
季姓一家看著都是老實的。老夫妻倆領著一個死了婆娘的兒子,帶著兩個孫子和一個孫女。一家人忠厚老實,也不多話,看著有些木訥。但這樣的人放在內宅反而比較放心。
老季頭年紀大了·讓他再在地裡不太合適。而且家裡也需要個人看門。不然家裡沒人時,大門一關,來訪者都沒處找人。傅紫萱就讓老季頭專職看門,家裡的花花草草也交給他。又把季婆子和她的小孫女季秋雨都安排進了廚房。
而季常安就領著他的大兒子季春分及安家小兒子安貴生換下了傅東傅西·把傅家莊稻田裡的魚、泥鰍和田螺交給了他們三人看管。
而老季頭的二孫子季夏至倒是一家人當中開朗的,力氣也大,傅紫萱看過他十三歲的年紀就能挑起一擔將近一百斤的地瓜,倒是個力大的。就讓他進了武學班。
紫陽紫越都還沒有伴當。先選一些小子培養著再看看。
而常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