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相關稅制、農事、商用供給有專門制度說明。都主要透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三年一次的大比不問考生出身籍貫,完全以考試情況論及高低。

不過,相似之外,也有具體方面不同。

以科舉考試為例,不同於東炎和西陵單純文武比試分類,北洛在三年一度大比之年,採用是武功、兵法、策論三分考試方式從君霧臣拜相後首次改革到現在,這已經是第十二次大比了。

武功是三種考試中最純粹簡單的一項。真正意義上以武功決勝負,強者為尊的規則發揮到極致,除卻私人恩怨打鬥被禁止,在比試中考生無須對對手的死傷負責,亦不允許死傷者報復尋仇。對於眾多空有武藝而無其他謀生技能武人而言,武試是最簡單輕鬆生活之道。

相比於純武功武試,兵法考試要嚴肅嚴格得多。除了最初兩輪馬術、射石和防身技能技勇術試外,武經和兵法論考試佔了考試絕大分量。假想戰事戰地條件,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軍陣、戰法、軍政制定;最後實戰考試則由擔任護國將軍等要職將領親自主持,其嚴格遠非常人能夠想象與經受。但這樣考試卻著實地提拔出大批軍事人才,在北洛對外軍爭起到了極其巨大作用。

策論屬於文試,偏重國家政務政策判斷處理。策論文題並無定式,隨時而變,有時候君王甚至會將棘手朝政直接作為廷試試題來考較考生。因為關係著最根本管理體系,與百姓生活每一細節息息相關,故而所涉及內容之巨、範圍之廣、問題之博雜都是難以想象。這是參加人數最多一項,卻也是三分考試中最難透過一項。但策論優勝者無不一步登天直接進入國家權力中心,卻又令無數心懷夢想士子不斷努力衝擊。

考試過程也正是考生展示自我才華過程。在正式比試中不幸落敗,卻因為某些特殊才能而被當朝重臣看中,歷年來也不在少數。如現任戶部尚書李寂,就是因為無意間對聿江不穩定支流解而為微服君霧臣所欣賞並舉薦。

由於比試競爭極其激烈,許多考生都會在考前三到四個月就趕到國都承安,在客棧住下專心準備考試,而這也是參考士子們相互交流重要時機。一時間承安名士清流往來如織,可謂冠蓋如雲。

而與幾代名相密不可分六合居,自然是士子聚集最佳場所。

三年一度大比,原是一國盛事,重中之重,選在這個時候帶風司冥出宮,柳青梵自然是有其深意。偕同即將成婚、得到世所承認獨立行事權力風司廷一起也早在自己計劃之中,但今天出行,卻又是另一種意義上意外收穫了。

想到這裡,青梵微微一笑:“那麼,盛宴時間到了”

作者有話要說:

☆、願為天下舞

願以心為劍,蕩平你前行路上的荊棘。

青梵看著懷中孩子精緻秀美的面容,心中的想法並不如外人知曉。

有一種信念不畏艱難,有一種執著從不恐慌。男兒心如劍,只為天下舞,一路高歌,颯舞天際。也許長劍青衣就是他行走於世間的形容了吧!

青梵幾人靜靜地坐著,耳朵卻留著。

圍繞同一議題,士子們各成系派相互辯論,其激烈程度殊不弱於三軍對壘。但與藏書殿裡莊嚴有度策論授課完全不同是,皇子們深知自己在藏書殿一舉一動都被至高帝王洞察分明,除非十全把握否則絕不肯有半點閃失,策論中對風度、儀態重視甚至遠甚於對策論本身議題用心。而此刻士子們卻是書生意氣風華正茂時候,相聚一堂侃侃而談,風采氣度自然流露,分明顯現出各人與眾不同之處。

看著這樣的熱鬧的情景,青梵有些微訝,沒想到時隔多年還有機會見到這樣的辯論,當真是久違了。曾經的曾經,在眾人的矚目中,在師長殷切的目光下,侃侃而談,力求本身不敗,而勇挫或者說是折服對手,是不是也和眼前的這些人一般書生意氣,風華正茂。不,不一樣的,他無論何時都不會是真正的有所謂的書生意氣,他不適合啊!

著黃衣的青年乃是林間非,太傅顧柯城弟子,在太學三年。太學不是普通官學,它是由君主親自指定“教師”和“學生”真正皇家學校。太學師傅都是宮裡教導眾位皇子太傅,而在太學讀書則多是京城中王族以及重臣子孫以及極少數特別優秀貧民子弟。太學生是皇家特意培養朝臣,擁有無須參加三年一度大比直接獲得要職特權。風氏建國之初的太學是為了貧寒子弟而設立官塾,君家第一代家主君非凡曾經有過‘使天下俊才入我門’壯語。後來君離塵將自家子弟送入太學行為被其後朝臣效仿,才漸漸形成了皇子貴族進入太學而寒門子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