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最後確認一次,要前往的目的地恆星系。”
沐風聽了,慢慢的點了點頭。
星辰已經跟自己說過,按照她的推測,到了地球宇宙之後,最終堡壘和她自己的很多能力都將會失效。
短期內肯定無法恢復,也可能永遠都無法恢復。
在可以預見的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最終堡壘只能當作是一顆普通行星,作為艦娘們母星而存在。
所以要找一個合適的恆星軌道,停留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適應地球宇宙的環境,繼續發展科技。
星辰在地球周圍15光年內的恆星系統中,都建設了觀測站和資源站,獲取到了這些恆星系的詳細情報,用來篩選最終定居的恆星系。
影響一個恆星系環境的,首先是恆星本身的情況。
因為恆星的重量通常佔整個星系質量的99%以上,太陽的質量是太陽系的99.85%。
一個適宜生命生存的星系,它的恆星首先不能太大。
大質量恆星大多性格暴躁,時刻不停的釋放大量的輻射,超新星爆發、伽馬射線暴、坍縮黑洞、脈衝星之類的末日現象,也只存在大質量恆星上。
大質量恆星的壽命一般比較短暫,穩定運轉的時間更短,可能只有數千萬年,她周圍的行星來不及孕育生命,就已經和恆星一起毀滅掉了。
而太陽這種黃矮星的穩定期長達一百億年,能夠允許生命多次毀滅與重生。
當然,恆星也不能太小。
雖然質量最小的紅矮星壽命悠長,高達數百億年,即便是到了晚年也只是收縮變成藍矮星、白矮星,而不是和太陽一樣膨脹變成紅巨星。
但是,紅矮星質量太小,宜居帶會過於靠近恆星,宜居帶上的行星很可能會被恆星潮汐鎖定,
行星的一面永遠朝著太陽,是永遠的白天,溫度極高,另一面永遠揹著太陽,是永遠的黑暗,溫度極低。
只有晨昏線附近的溫度可能會比較均衡,但是晨昏線兩側有著巨大的溫差,這會導致大氣活動過於活躍。
潮汐力可能還會帶來潮汐加熱,讓行星的地質活動異常劇烈。
這種區域的恆星,大多數都是一面火海一面極地,中間帶又有持續不斷的超強風暴,同時地震不斷,到處都是火山熔岩,是形同煉獄一般的世界。
這樣的環境當然不適合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