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3 / 4)

小說:玄真劍俠錄(沫繁) 作者:博搏

西北邊陲的百萬雄兵。幾代胡王勵精圖治,但依舊沒有打破大雍江山的把握,故而只能固守於西北苦寒之地,等待著大雍氣運由盛轉衰,王朝更替的時機。

征伐江山是帝王的遊戲,而胡漢貿易卻是老百姓的生計,無論大雍與赤胡兩國是戰是和,行走於大漠商路上的馬隊從未中斷過。無論是赤胡國的纏頭行商還是大雍國馬幫商賈,都似乎對國與國之間的爭鬥漠不關心。哪怕是在胡漢之間戰火紛飛年代,兩國或許會把弓箭對準前來遊說的使者,但只要是做本份生意的商隊,從來都是任其平平安安的通關而過,極少有連商隊都拒之城門外的舉動。有時兩**隊擺明車馬,在荒漠中殺得擂鼓震天響,可在那僅僅百里之外的商道上,馬駝隊行走時發出銅鈴叮噹聲,依舊是慢悠悠的分毫不亂。

在荒涼的西北大漠上,沿著同一條商路來回穿行了千千萬萬年,那商隊行腳銅鈴的節奏,始終亙古未變。

到了如今,赤胡吞併了西北荒漠之外的眾多部落,國勢蒸蒸日上。而大雍國坐擁九州豐饒之地,更是歌舞昇平。兩國之間的貿易越來越繁榮,每天有一兩支商隊進出落雁口。久而久之,朔城就成了一座有萬餘口人繁衍生息的邊塞重鎮。原本的朔城驛,現在卻是胡漢貿易的第一站,許多商隊不願遠涉,便在朔城完成物品的交易,赤胡國的行商拖著滿滿的絲綢、瓷器和茶磚折返西北胡地,而中原行商則帶著香料或是金銀,返回家鄉,盤算著下一趟的走商。

進出朔城的人川流不息,長留在這裡生活的人,也是來自五湖四海。江湖上的人說,朔城藏龍臥虎,但朔城裡的人卻活得怡然自樂。

供商隊歇息補給的驛站已經挪到了朔城西,商隊大多在那邊停留,接受大雍軍士的盤查和護衛。而朔城東的老街區,卻是一片中原繁華的縮影。

人在朔城老街中走,很難發覺自己是在西北大漠的邊緣城鎮中,倒似恍然闖入了一處世外桃源。這裡紅花柳綠、鳥雀啁啾,青石道、琉璃瓦、綵綢宮燈,端得是好一派錦繡氣相。有販賣天下雜貨的商館、有赤柱雕簷的酒樓、有佈置得好似蘇州園林的客棧、有鶯燕群集的脂粉園子、還有供富商們一擲千金的賭坊,種種去處一應俱全,就是與中原大城相比也不遑多讓。

朔城東老街是豪商巨賈們玩樂銷金的地方,也是江湖豪俠們流連的樂土。

“司馬三爺,人們都說你這朔城裡龍蛇混雜,我原本是不以為然的。區區邊塞小城,何以讓江湖豪客駐足?可如今到了這裡一看,才知道西北朔城果然名不虛傳哪!”

說話這人穿一身灰裘夾襖,年逾不惑,面上的線條如刀斧雕鑿,頜下蓄著短鬚,一對顴骨高高聳起,兩眼中精光畢現。他握著酒杯的右手乾燥而穩定,虎口處一圈盡是厚厚的繭皮,有口鐵釘銅鞘的二尺直刀橫在桌上,他的左手始終按在刀鞘上,似乎隨時準備拔刀而起,與人廝殺。且看這人坐著飲酒,背脊卻挺得筆直,屁股與木凳似沾似不沾,手中有刀,人也如刀,放出一股子毫不掩飾的銳氣。

坐在這刀客對面的,是一位身穿鵝黃色松紋錦緞斜襟短褂的中年人,模樣生得頗為富態,臉上露出矜持而帶著三分驕傲的笑意,他手拈著酒杯,指頭上一枚龍眼大的祖母綠戒指煞是惹眼。此人身後還站著一個虎背熊腰的年輕人,手裡捧著一件湖藍色的綢緞英雄大氅。莫看這年輕人低眉順眼,侍立在富態中年人身後恭恭敬敬,但他一對太陽穴高高的鼓起,一呼一吸之間氣脈深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年輕人乃是一個內外兼修的武林高手。

這被人叫做“司馬三爺”的富態中年人對那刀客舉杯一邀,笑問道:“汪大俠目光如炬,可看出了些什麼來?”

對面這位姓汪的刀客抿了一口小酒,拿眼一瞟司馬三爺身後的年輕人道:“你身後這娃娃,練的是天山派的氣功吧?聽他呼吸滾滾如雷,已是破開了陽關,氣脈通達百竅,如此內家高手卻給你當個馬伕書童,司馬三爺好大的派頭。”

司馬三爺一笑,不置可否。他身後那年輕人把頭垂得更低了,略略又退開了半步。

姓汪的刀客轉頭望向窗外,老街南頭的牆根兒下,有個挑擔賣熱湯麵的佝僂老頭兒。有人走過去,扔下三個大錢,這老頭兒就樂呵呵得忙活了起來。只見他抄起一團揉好的白麵,也不用刮刀,只用手指一下一下的掃過麵糰,那削下來的麵條兒,根根六寸長,形似柳葉,劃過一道弧線,接踵落進沸滾的湯鍋裡,正是“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

只是這老頭出的並不是刀,而是手指,看他指尖並沒有留著指甲,但以一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