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自小至今一直持續著。可見,自立的第一步是從幼兒時期就邁出的。
第二卷由兩部分構成。上部(1…3章)總結了歷盡坎坷而獲得的一些心得——我的育兒方針。從努力治療到承認現實,再到培養其自立意識和能力,這是一個觀念轉變的過程。儘管徹之有障礙,但我希望他在當地接受必要的幫助,儘量自立起來。在徹之成長的過程中,弟弟正嗣(今年27歲)成了最大的協助者。
下部(4…7章)具體介紹了我在育兒實踐中摸索出的培養其自立意識和能力之方法及竅門,以資參考。
當然,本書根據當時的資料回顧寫成,並沒有一開始就編好教程,致力於掌握自立的訣竅;徹之掌握自立的方法,其過程也不是順順當當的,更說不上一帆風順。單就打掃水缸一事而言,因為一邊玩耍一邊練習,僅此而已正果竟然用了十年時間。對對錯錯,反反覆覆,又邊學邊忘,耗時經年累月。
但是,等他掌握自立的本領之後,我就不必伺候左右,一刻不離地照顧他了,而這舒心的時間比教導他的時間長出這麼多倍。因為,對家長而言,要趁自己年輕有精力時多下點苦功夫,將來就輕鬆得多,可謂豆功倍,先苦後甜。整個過程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有心理壓力。
再者,不要把學成某事當成培養子女的目標,要將如何使子女幸福當成最終目的,這樣家長和子女都活得輕鬆。
使子女幸福,第一要緊的是培養子女的情感。
人皆有心靈,因為有障礙,孩子不善於表達情感。但如果周圍的人忽視了他們情感的培育,或者不能適時地感受他們的情感,那麼孩子的心靈之窗、情感之門終將關閉。
我下決心:無論如何要培養徹之的情感!在最被的語言強化訓練失敗之後,我慢慢感悟到“無情感則無交流”的道理。
多動和易怒也許是徹之所思所想之強烈的外在表現 。巧用逆向思維,我將這些當成培育其情感的契機。擁有豐富情感的孩子,會逐漸懂得如何過上主動的生活,最終必然自立。
困頓的時候,用逆向思維,往積極的方向思考,心情也就舒坦多了。
希望我這個過來人的些許心得,能幫助諸位在比較輕鬆的心境中從容地培養自己的孩子。
上部:育兒的戰略
第1章:從傾力治療到接受現實
力圖治癒自閉症,使兒子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