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之。無論何時何地,都是講究一個“讀破萬卷書、下筆如有神”,這便是儒家自古以來所傳承的傳統。
洪臨峰與唐慎之自拜師翰林太鬥廖太師為恩師以來,一向勤謹恭順,雖因各種因由彼此不合甚至於是憎惡之情,在學術領域即便有些爭執不合,亦多為內部矛盾,自可修復調和,因而從未曾有過臉紅脖子粗的急眼狀況發生。
然則到了今日,歷經上一任院判大人失職的心胸狹隘、相互猜疑記恨,以及前朝後宮之間近二十五年來的折騰,翰林院內部的最高掌權者們之間形成了一種“棄不得、離不得、拋不得、合不得”的“四不得”尷尬局面,已然無力將彼此的定位做到如同先帝時期盛世之治的局面繼續維繫下去。
如今形勢卻又大有不同了,皇帝陛下與壅族之間的爭端越來越突顯出來,名義上頭年輕的壅族之王是上任族長姜原野的義子,實則真正的掌權者卻是壅族四處走訪的使節——諸葛清明諸葛大人。那位新任年輕族長統領確實溫和從容,屬於性情平和庸儒一路;而說起這位“壅族的使節”諸葛清明諸葛大人,那就少不得的要讓端坐於京城之中的皇帝陛下頭疼腦熱的了。
諸葛清明,早在壅族前任族長在位之時,在他尚且三十歲出頭的時候,就曾作為“壅族的使節”滯留在京城及京城的周邊地域中生活過很長一段時日,其妻子和幼小的孩子還作為質子生活在元邑了更為長久的一段年歲。洪臨峰的祖父太宰洪大人對於他那時候更是早有耳聞、歲歲相見。
常言道:“聞名不如見面”,可是太宰洪老大人卻覺得與這位諸葛清明真可謂是“見面不如聞名”的了。早年間初見這位西壅族來的使節,太宰老大人險些被這位“特使”諸葛大人那股子強大而憎惡的氣場駭破了膽量——蒼天在上,這哪裡像是一位千里迢迢趕到京城前來出使的外族使臣——簡直就活脫脫一位族長架勢?!
諸葛清明表面上看似雲淡風輕、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