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1 / 4)

小說:風雪定陵 作者:精靈王

代染色技術。為了尋找錘打金箔的絕技,幾度尋訪,終於在南京郊區找到了明代打箔金工的後裔,當即在該處建立了打箔作坊,恢復了用金箔纏裹蠶絲的絕技。為了用金絲結合孔雀羽毛在透明顯花的紗地上織成永不變色、金翠交輝的龍紋,十三陵特區文物科長魏玉清跑遍了全國的禽鳥養殖場和動物園,才彙集到一團,也僅僅是一團孔雀羽。

地宮中的長明燈燈油,在地下儲存三百多年,這樣的實物在國內是僅見的。對此進行化驗分析,取得資料,對我們今天的油料儲存無疑是可資借鑑的。找到糧食部穀物油脂化學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員樊鐵愉快地接受了邀請。但他時間太緊,正準備資料出國講學,而他只好連夜分析化驗,寫出“專題”報告,次日清晨就出國遠行去了。

帝、後的牙齒需要鑑定,但是頭骨牙齒毀於“文革”,怎麼辦?趙其昌想起了北京市口腔醫院的周大成教授,他是口腔醫學史專家,寫過不少關於古人牙齒的論文。地宮開啟之後,他到過定陵,能否從他那兒找到一點資料?誰知見面他就哈哈大笑說:“好哇!早已寫好了,拿去吧!”二十多年前的資料他還儲存著,這是不幸中之大幸,可算專題報告最為順利的一項。而首飾、木質品等項的鑑定,在北京花絲鑲嵌廠的柳淑蘭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的劉鵬的熱情協助下,也很快順利完成。

骨骼毀了,無法鑑定。頭髮中微量元素含量的鑑定,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李虎侯自願承擔。並請來北京市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的高富願,作頭髮的血型鑑定。幸而儲存下了萬曆和孝靖的兩束髮髻,孝端的則毀於“文革”。

為寶石、玉石的鑑定,趙其昌和王巖來到地質部80歲高齡的老專家楊傑家中,請他幫忙。對於寶石、玉石的鑑定,楊傑教授堪稱國內最著名的權威。青年時代在德國留學十三年,專攻寶石玉石,回國後又從事這方面的研究。1968年滿城漢墓出土稀世珍寶“金縷玉衣”就是由他鑑定的。當他們說明來意後,老教授感慨地說:“我等了你們20年,今天終於來了!”可惜來晚了,儘管老教授支撐著病體,斷斷續續地進行鑑定、分析、化驗,但未及全部完成,他又謝世了。未竟的事業,不得不再請地質博物館的中年研究員趙松齡等專家繼續完成。

老專家的去世,不能不說是件憾事。但是,更大的遺憾則是三具屍骨的消失。

對於屍骨,郭沫若早就有過建議:要多方面化驗。在清理萬曆皇帝屍骨時,郭老又對趙其昌說:“外國人有古代病理學研究,一是研究死亡原因,那是法醫學上的問題。我們也希望知道萬曆的死因。他一生多病,有人說他是個瘸子,有史料記載他吸過鴉片,但是到底是什麼病使他的身體變形,卻成了不解之謎。將來可用多種手段測試,凡能做到的都要詳細地分析研究。這樣可以使我們知道到底是什麼病致他於死命,並可知道什麼病在什麼時候就有了。比如梅毒,在明代末期才有記載。美洲的印第安人無此病,是歐洲人到美洲後才有的,過去此病在中國叫廣東癌,萬曆有沒有?我們都要追蹤一下,積累一些確切的資料……”

可是當他們要找屍骨進行測試和研究時,已經晚矣。趙其昌、王巖和王秀玲滿懷悲憤與悔恨,在定陵前廣場和陵園外的土地上搜尋了整整一個上午,連一片骨渣也未發現,只有那個悲壯的故事還殘留在人們心中。

1985年3月,定陵發掘報告的撰寫工作進入尾聲。夏鼐大師聽取了趙其昌、王巖的彙報後,興奮地說道:“考古所的工作,我可以少管、不管,定陵發掘報告的事我要管到底。困難我幫你們解決,爭取儘快完成。”

1985年6月15日上午,夏鼐像往常一樣正在辦公室忙碌。突然急劇地咳嗽起來,一股熱流從胸中升起,沿食道噴湧出來。一低頭,兩口鮮血濺到地上,他覺得頭昏眼花全身無力。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使他的胃、肝和心臟受到極大的損害,疾病越來越多地纏繞著他的身心,消耗著他的生命。夏鼐預感到今天的徵兆不同尋常,便放下手中正在批閱的一份檔案,緩緩地來到院內,想呼吸幾口新鮮空氣,活動一下筋骨,以便繼續堅持工作,待稍有空閒時,再去醫院診治。

夏鼐大師在院子裡踱了幾步,又猛然立住腳,轉身向辦公室走去。他要通了定陵博物館的電話,讓趙其昌立即將發掘報告的初稿送來。

報告當天下午便送到夏鼐手中。他捧著厚厚的書稿,仰起蒼白憔悴的臉,微笑著對趙其昌說:“看到它,我就放心了,走後對老同學也有個交待。”

此時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