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1 / 4)

於是,過去阿拉伯最出名的多神教中心克爾白天房(Ka?ba)被認定為麥加城內的朝拜聖地。天房據說是由以實瑪利(Ishmael)——亞伯拉罕的兒子,公認的十二個阿拉伯支派的祖先——建造的。穆罕默德宣佈,外來的朝聖者都要呼喚著真主的名字到這一神聖的地點朝拜,以便履行天降以實瑪利的教誨:凡來自阿拉伯和遠方國土的朝聖者,無論是步行還是騎著駱駝,都要參拜天房中央的那塊黑色石頭——那是天使從天堂帶來的聖石。將克爾白定為伊斯蘭聖地,無疑能夠繼承歷史傳統、強化文化認同。除了提供精神指導,新的宗教還透過將麥加建設成該地首屈一指的宗教中心,使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也都取得長足發展。它緩和了麥加人與古來氏人之間多年來的敵意,以至於當地的上層精英都開始宣誓效忠伊斯蘭教和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的領袖才能還不止於此。隨著阿拉伯地區的障礙和衝突逐漸消失,他決定向其他地域派遣遠征軍,搜尋任何不容錯過的發展良機。巧合的是,在公元628年至632年,局勢不斷惡化的波斯帝國恰好處於崩潰的邊緣。這一段時期內至少有六位國王登基,據一位知名的阿拉伯歷史學家後來補充,其實是八位——另加兩位皇后。

邊防力量薄弱的波斯南部首當其衝。隨著穆斯林在該地區吞併一個又一個的城鎮和村莊,其宗教實力和人口也逐漸壯大。希拉鎮(al…?īra,位於今伊拉克中南部)便是一個典型,面對進攻的波斯守兵迅速投誠,並答應滿足敵人的一切要求以換取和平。波斯的統帥們也都士氣不振,同樣建議向阿拉伯軍隊繳納贖金,“只要他們願意撤軍”。

僅靠純粹的精神指導並不能贏得人們對伊斯蘭教義的信賴,充足的物質資源也十分重要。據說有一位阿拉伯將軍告訴他在薩珊帝國的對手:“我們不再執著於塵世的得失,遠征軍要做的是傳播真主的啟示。”很明顯,傳道的熱情是早期伊斯蘭教成功的關鍵,但也需要輔以創新性的戰利品及財富分配方案。穆罕默德願意透過物質鼓勵來換取忠誠和服從,他承諾從敵人手中繳獲的財富全都歸他的追隨者所有。這樣,物質興趣和宗教興趣便被密切地結合在了一起。

在一個有效的金字塔型利益分配體系下,早期皈依伊斯蘭教的人獲利豐厚。該體系於7世紀30年代初期由“迪萬”(dīwān)——監督戰利品分配的官方機構——創立:伊斯蘭的領袖哈里發(Caliph)能得到20%的戰利分成,但全部所得應該在他的追隨者和參戰者之間分享。早期信眾從征服行動中獲利最多,新教徒也熱切希望能夠分享勝利成果,這便為帝國的擴張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穆斯林軍隊持續向一個被稱為貝都因人(Bedouin,意為“荒原上的遊牧民”)的草原部落灌輸政治和宗教權威,同時也進行經濟滲透,並以驚人的速度贏得了大面積的疆域。儘管我們很難確切地列出一張大事記年表,但近來的研究證明,穆斯林向波斯的擴張行動要比人們通常認為的早若干年——即公元628年到632年薩珊王朝內亂之時,而非內亂之後。確認這一時間點是極具意義的,因為它有助於解釋7世紀30年代穆斯林在巴勒斯坦(包括剛剛被羅馬人收復的耶路撒冷)的迅速成功。

面對穆斯林的威脅,羅馬和波斯都顯得有些反應遲鈍。以波斯為例,公元636年穆斯林在卡迪西亞(Qādisiyyah)的大獲全勝,極大地鼓舞了阿拉伯新軍計程車氣,伊斯蘭教徒由此信心倍增。波斯貴族在戰役中紛紛敗下陣來,嚴重削弱了後續的抵抗能力,使本來就搖搖欲墜的帝國變得不堪一擊。羅馬人也同樣遭遇挫折:公元636年,由皇帝的弟弟西奧多統領的一支大軍在加利利海(Galilee)以南的耶爾穆克河(Yarmuk)慘敗,原因是他嚴重低估了阿拉伯軍隊的人數、戰力和決心。

世界的中心如今已經門戶大開。穆斯林大軍不斷逼近泰西封,一座座城池先後陷落。在長期圍困下,都城最終失陷,城中的金銀財寶都被阿拉伯人掠走。波斯雖被羅馬人的絕地反擊所打敗,但最後還是倒在了穆罕默德及其追隨者的鐵蹄下。現在唯一的問題是,伊斯蘭的勢力究竟能夠擴散到多遠。

第五章

和睦之路

沙場上的軍事天賦和戰略專家幫助穆罕默德及其追隨者贏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古來氏部落和麥加上層精英的支援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推動了新宗教在阿拉伯南方部落的宣揚和壯大。波斯的崩潰同樣在恰當時刻為穆斯林提供了機遇。但還有另外兩個原因也可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