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解釋伊斯蘭在7世紀初的成功:基督徒的支援,以及更關鍵的猶太人的支援。

在一個宗教與暴力緊密相連的世界裡,我們很容易忽略那些偉大信仰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鑑的一面。在現代人看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簡直是水火不容,但在它們早期共存的年代,二者的關係並非那樣緊張,而是和平共處。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關係更是如此,兩者的互容性令人吃驚。中東地區猶太人的支援對穆罕默德宗教的繁衍和散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儘管有關伊斯蘭早期歷史的資料並非全都可靠,但從當時的文獻中——無論是阿拉伯文獻、亞美尼亞文獻還是敘利亞文獻、希臘文獻、希伯來文獻——我們仍可梳理出一些準確無誤的史實,並找到考古學上的證據:隨著穆斯林勢力的逐漸擴張,穆罕默德及其追隨者曾極力減緩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對他們的恐懼。

穆罕默德在7世紀20年代逃到阿拉伯南部耶斯里卜的時候,他的主要策略之一便是想辦法求得猶太人的幫助。這是一座滲透著猶太教和猶太曆史的城鎮,不到一個世紀以前,一位狂熱的希木葉爾猶太統治者曾策動一起針對當地少數教派基督教的迫害行動,以此鞏固與盟友之間的關係:波斯曾援助希木葉爾人一起抵抗羅馬人和衣索比亞人的聯盟。

耶斯里卜的猶太領袖答應支援穆罕默德,條件是結成防衛同盟。他們還簽訂了一份正式協議,規定猶太人的宗教和財產都將永遠受到穆斯林的尊重。協議還要求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必須互幫互助:在任何一方受到第三方攻擊時,兩教的信眾都要奮起保護對方;穆斯林不得損害猶太人的利益,更不能幫助猶太教的敵人;穆斯林和猶太人將攜手合作,共同傳遞“聖言與真諦”。這些舉措非常奏效,穆罕默德的教義看上去不僅充滿善意,而且並不陌生:比如,它和《舊約》有很多共通之處,尤其是在敬奉先知、敬奉亞伯拉罕方面;此外,在拒絕承認耶穌是救世主這一點上,大家也達成一致。猶太人相信伊斯蘭教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雙方似乎存在許多共識和默契。

與穆罕默德及其信眾成為同盟的訊息在猶太社會中迅速傳播。7世紀30年代的一份北非文獻記載了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熱忱歡迎阿拉伯人的情景,這表明當時的羅馬及基督教在該地區已經完全失勢。關於古代預言將要實現的說法開始盛行起來:“先知已經出現,和撒拉遜人一同到來,他向世人宣告受膏者的降臨、基督的降臨。”而一些猶太人則認為這是彌賽亞的降臨,正好證明耶穌基督是個騙子,人類的末日已經到來。當然並非所有人都相信,比如一位猶太拉比就說穆罕默德是個假先知,“先知不會佩帶長劍而來”。

還有文獻提到,一些猶太人把穆斯林當成救星,因為他們讓猶太人擺脫了羅馬人的統治。這進一步證實了當地人對伊斯蘭教所持的肯定態度。一個世紀後的另一份有關這一時期的文獻則記載了天使如何降臨到拉比西蒙?本?約亥(Shim’on b。 Yo?ai)的身旁,當時拉比正因赫拉克利烏斯佔領耶路撒冷而被迫受洗、遭受磨難。“我們如何知道(穆斯林)是來拯救我們的呢?”據說拉比這樣問道。天使對他說:“上帝帶來(阿拉伯)王國,只為讓你們從邪惡(羅馬)中解脫。按照上帝的意願,將這些人中挑選出一位先知。他將率領這些人征服這片土地,並在此實現偉大復興。”穆罕默德被猶太人視作救世主,這些土地現在又屬於亞伯拉罕的後裔,這意味著阿拉伯人與猶太人更加休慼與共。

此外,與阿拉伯軍隊合作還有其他利益上的考慮。比如在希伯倫(Hebron),猶太人向伊斯蘭統帥提出交易:“保障我們的安全,確保我們與你們地位同等,允許我們在麥比拉洞(Machpelah,亞伯拉罕的安葬地)的入口處建立猶太教堂。作為回報,”猶太人說,“我們將告訴你們一條繞過城市防線的通道。”

由此可見,在7世紀30年代初,能夠得到當地人口的支援是穆斯林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地區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近期有關希臘、敘利亞和阿拉伯的研究證明,在早期記述中,伊斯蘭軍隊的到來是受到猶太人歡迎的。這並不奇怪,除掉某些過於粉飾性的讚揚或敵意性的詆譭(如稱穆斯林是“虛偽的惡魔”),我們能讀到這樣的史實:率軍進入耶路撒冷的將領們在入聖城時穿著儉樸,如同虔誠的朝聖者,熱切盼望與那些信仰雖然不同但至少不會大相徑庭的沿途百姓共同祈禱。

在中東,還有其他一些宗教群體也對伊斯蘭教的崛起抱有幻想。這一地區存在著大量不守規矩的教徒,許多基督教分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