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更多的雄偉建築和紀念性場館。圖書館、禮拜堂、教堂和大規模天文瞭望塔在該地區紛紛湧現,其文化影響遍及四周,將君士坦丁堡和大馬士革、伊斯法罕、撒馬爾罕、喀布林與喀什都連在了一起。這些城市也成為許多高階學者的聚居地,他們在此從事各項專業領域的學術研究。當時的學者有小部分仍為今天的人們所熟知,如伊本?西納(他的另一個名字“阿維森納”知名度更高)、阿爾?比魯尼以及阿爾?花剌子模,這些人都是天文學或醫藥學領域的巨擘。當然還有其他更多的名人。在現代到來之前,世界最高階別的知識中心,如“牛津”和“劍橋”、“哈佛”和“耶魯”,並非在歐洲和西方,而是在巴格達、巴爾克、布哈拉和撒馬爾罕。
絲綢之路上的文化、城市、居民的進步和發展都有其原因可尋:人們在從事貿易溝通、思想溝通,在互相學習、互相借鑑;在哲學、科學、語言和宗教方面,人們從交流中得到啟發,得到拓展。發展和進步至關重要,位於中國北方的趙國在2000多年前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君主趙武靈王在公元前307年就說過:“賢者與變俱……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可見古代的統治者們早就知道與時俱進是多麼的重要。
不過,人們的思維程序在近代早期發生過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是由15世紀末的兩次海上重要探險所帶來的。在15世紀90年代的六個年頭中,經過長時間奠定下來的商業交流系統面臨著嚴重衝擊。首先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跨越大西洋,為通向一塊歐亞人從未涉足的地域鋪設了一條道路;幾年之後,瓦斯科?達?伽馬繞非洲南端的航行取得成功,他遠航到了印度,開闢出一條新的海上貿易通道。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