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2 / 4)

認為是一場宗教戰爭,但其背後隱藏著更為重要的世俗動力。為了地位、財富和尊嚴,被現實利益所引誘的歐洲列強,即將在遙遠的疆土上展開他們之間的首場爭鬥。局勢突然發生了變化,西方正逐漸將自己拖向世界的中心。

第八章

天堂之路

1099年7月15日,耶路撒冷陷落於第一次參加東征的十字軍騎士之手。東征的歷程十分艱辛。很多踏上征程的人根本就沒能抵達聖城,他們或死於戰場、或死於疾病、或死於飢餓、或成了俘虜。當最終來到耶路撒冷城牆邊的時候,東征將士流下了幸福和解脫的淚水。在長達六個星期的包圍後,聖城終於被攻陷,戰士們磨刀霍霍,準備大開殺戒。據血腥場面的目擊者說,耶路撒冷瞬間變得滿地都是屍體,“堆起的屍體如同城外的房子一般高。如此殘酷的屠殺真是前所未有”。幾年後另一位作者寫道:“如果當時你在現場,你的雙腳會被鮮血淹到踝骨。我還能說什麼?一個活口都沒剩!婦女和兒童也沒能倖免!”

奪取聖城的訊息如野火般迅速蔓延。遠征軍首領們的名字一夜之間變得家喻戶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博希蒙德(Bohemond),他是諾曼某傳奇英雄(在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都非常有名)的兒子、十字軍中最早的明星。博希蒙德長相英俊,有著碧藍的眼睛、修長的下巴、幹練的短髮,渾身透著西歐人常說所說的那種勇敢和機智。他在12世紀初從東方回到家鄉時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所到之處觀者如堵,很多待嫁姑娘都被推到他面前供他挑選。

博希蒙德代表著新世界的崛起。縱觀拉丁歷史,他是權力從東方轉移至西方的過程中完美的代言人。拯救基督教世界的是跋涉千里抵達聖城的十字軍騎士們,解放耶路撒冷的是基督徒——不是拜占庭帝國的東正教基督徒,而是諾曼人、法蘭西人和佛蘭德人,他們才是遠征軍的主力。穆斯林統治耶路撒冷達幾個世紀之久,最終卻被驅逐而出。在十字軍抵達的前夕,有關未來災難的絕望預測四處蔓延,但目前都被樂觀的自信和期望所取代。只用了五年時間,人們就將對世界末日的恐懼轉為了對新時代的展望——一個由西歐人主導的全新時代。

新殖民地紛紛建立,全由基督徒領導統治。耶路撒冷、的黎波里、提爾(Tyre)和安條克如今都歸歐洲人管轄。從新移民的財產權,到社會稅收,到耶路撒冷國王應有的權力,都要遵守西方的封建法規。中東將照著西歐的樣子重新規劃佈局。

隨後的兩個世紀中,人們將為維護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成果投入大量精力。羅馬教皇一直在強調,歐洲騎士有責任捍衛聖城的疆土,為耶路撒冷國王效力就是為上帝效力。這一觀念廣為傳播,越來越多的人被慫恿著踏上東進的征程,其中一些人後來成為了聖殿騎士——一個代表著勇氣、奉獻和虔誠,充滿無限光彩和榮耀的新頭銜。

前往耶路撒冷的征程還成為了一條通向天堂之路。1095年十字軍第一次出征的時候,烏爾班二世曾宣稱,那些帶著十字架向聖城遠征的人都將被上帝赦免原罪。但這一說法在遠征過程中發生了變化,人們相信凡是在與異教徒戰鬥中倒下的人,都會踏上最終的救贖之路。東征之行不僅是此生之旅,更是來生進入天堂的通道。

基督教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從教堂講壇到酒館客棧,教皇和騎士都被充滿讚譽之聲的歌曲和詩句所包圍。反觀伊斯蘭世界則顯得有些無動於衷。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前,城內曾制訂過對付十字軍的計劃,但抵抗行動僅限於區域性地區,而且實力非常有限。有些人曾對這種鬆懈政策頗感困惑。據說當時有一位巴格達法官曾衝進哈里發的宮廷,譴責當局對待歐洲敵人的態度:“你們還敢這樣高枕無憂?”他對在場的人說,“你們過著鮮花一般的浮華生活,而你們那些在敘利亞的兄弟卻連安身之所都沒有了!”其實在當時,巴格達和開羅這兩個對手已經達成了某種意外的默契,讓基督徒統治耶路撒冷總比讓他們的對手什葉派或遜尼派統治來得強,因此雙方都選擇袖手旁觀。法官的演說讓哈里發身邊的某些官員掉淚,但多數人仍是置若罔聞、無所作為。

首次東征的勝利並沒有給歐洲或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帶來任何好印象,因為他們親眼目睹了所謂高貴的十字軍的暴力行為。在萊茵蘭(Rhineland),反猶太情緒的升級導致大批歐洲猶太婦女、兒童和老人慘遭屠殺。猶太人為歐洲在東方的崛起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所以會有屠殺行為,是因為基督徒始終認為耶穌的受難是猶太人的責任,以色列的土地應該由基督教的歐洲來掌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