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2 / 4)

已經達到了巔峰,猶太人被認為是“以其他民族的血肉和勞動為食的寄生蟲”。

猶太人對此類言論和行為的恐懼愈發加深,他們開始考慮結成新的聯盟。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後來成為以色列第一任總理的戴維?本?古裡安(David Ben…Gurion)試圖取得巴勒斯坦阿拉伯領導層的同意,允許更多的猶太人向中東移民。但是此舉並沒有成功,一個據稱由阿拉伯溫和派組成的代表團被派往柏林,並與納粹政權就如何配合阿拉伯人破壞英國在中東的利益達成了一致。

早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個月,即1939年9月,德國人就制定了一項計劃,同意把所有的猶太人安置在波蘭。至少在一開始,該計劃似乎加快了全體猶太人被強制從德國遷出的步伐。事實上,德國人曾在30年代末制訂了一系列詳細的把猶太人驅逐到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的計劃。這一輕率的規劃似乎是建立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許多地理學家和人類學家的錯誤觀點上,即位於印度洋西南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原住民,其人種起源可以追溯到猶太人。

納粹德國還曾經討論過驅逐其他地區的猶太人。在過去二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希特勒一直執意推動在巴勒斯坦成立一個猶太國家。1938年春,他公開支援一項將德國猶太人移民到中東地區併為他們組建一個新國家作為其家園的政策。在30年代末,一個由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率領的高階使團曾被派去會見巴勒斯坦猶太復國運動的代理人,商討如何一勞永逸地解決“猶太問題”。諷刺的是,艾希曼(後來因反人類罪在以色列被處決)發現自己在幫助猶太人從德國移民到巴勒斯坦,這似乎同時符合反猶主義的納粹領導人以及耶路撒冷當地及周邊地區猶太社團領導人的利益。

儘管最終商討並沒有達成一致,德國人仍然被繼續視作潛在的有益合作者,即便是在挑起戰火之後。1940年秋天,利希組織(Lehi)——後來以巴勒斯坦斯政治團體“斯特恩幫”(Stern Gang)為人所熟知,其成員包括未來的總理伊扎克?沙米爾(Yitzhak Shamir)以及其他現代以色列的開國元勳——的創始人亞伯拉罕?斯特恩(Avraham Stern)給貝魯特的德國高階外交官寫了一封信,並提出了一個激進的建議。信的開頭寫道,德國與“猶太民族(斯特恩等人認為自己可以代表他們)之間可能存在著共同利益”。信中接著說,“如果德國人支援以色列的自由運動”,斯特恩承諾將“積極站在德國一方參戰”。如果幫助猶太人建立國家從而獲得自由,希特勒肯定會因此受益:“不僅將鞏固德國未來在中東的地位”,而且還將“在世人眼中顯著強化第三帝國的道德形象”。

斯特恩是個實用主義者,事實上,他所提出的與德國結盟的設想並沒有得到自己組織內所有人的支援。他後來簡短地闡述了其立場:“我們需要德國人做的一切”,就是將猶太人送到巴勒斯坦,以便“在這裡打響抵抗英國、解放祖國的戰爭。如此,猶太人將得到一個國家,而德國人將順便摧毀英國在中東的一個基地,同時解決歐洲的猶太問題”。這看起來很符合邏輯,同時又令人毛骨悚然:傑出的猶太領袖正積極地考慮與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反猶主義者合作,與大屠殺的元兇在種族滅絕爆發12個月前進行商議。

在希特勒及其反猶主義力量看來,猶太人被驅逐到哪裡並不重要。巴勒斯坦只不過是眾多可能性中的一個,除此之外,俄羅斯腹地也被認真探討過。希特勒在1941年告訴克羅埃西亞軍事指揮官斯拉夫科?克瓦特爾尼克(Slavko Kvaternik):“猶太人被送到哪裡根本不重要”,西伯利亞或者馬達加斯加都可以。

然而面對在俄羅斯的長期困難,納粹策劃者逐漸明白,讓猶太人聚集在營地意味著可以毫無困難地實施大屠殺,這種原本漫不經心的想法如今正變得更加正式、更加冷酷。隨著稀有資源的逐漸枯竭,對於一個極具反猶色彩的政權來說,著手實施大規模屠殺並不需要太多考慮。當納粹領導人意識到將有數百萬張難以養活的嘴時,那些被關在波蘭集中營裡的猶太人無疑是現成又易得手的屠殺目標。

阿道夫?艾希曼早在1941年7月中旬就曾寫道:“這個冬天很危險,我們不能再繼續為猶太人提供食物了。現在要考慮的問題是,使用速效藥劑殺死這些失去工作能力的猶太人可能不是最人道的方式。”老人、體弱的人、婦女和兒童,以及那些“沒有工作能力的人”被作為廢品消滅掉,他們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