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3 / 4)

艾森豪威爾政府大吃一驚,因為這一入侵計劃並沒有徵求美國的意見。總統對此感到十分憤怒,並在私下裡不留情面地指責了英國首相。在運河區使用武力對於自詡為“自由世界”捍衛者的國家而言無疑是一場輿論災難,這與蘇聯當年坦克駛過布達佩斯的街道以鎮壓匈牙利大規模起義的行為毫無二致。不過,蘇伊士行動最終還是帶來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結果:美國在20世紀時繼承了西方列強的地位,如今它不得不在西方和中東的石油國之間作出選擇——美國人的答案是後者。

艾森豪威爾總統解釋道:“我們不能讓阿拉伯人生我們的氣。”如果他們生氣了,中東地區的石油供應量將出現整體下降,因為運河會被關閉,石油生產也可能被停止,那些對受到肆無忌憚恐嚇的埃及抱有天然同情的本地區其他國家也會實行石油禁運。“只要中東地區拒絕向英國提供石油一至兩年,我們的黃金儲備就將不復存在。如果沒有了黃金儲備,英鎊區(sterling area)就會分崩離析。一旦英鎊區崩潰而我們又沒有任何儲備……我很懷疑我們是否還能負擔得起最低限度的國防開支。而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防,那它也就走到了盡頭”。這是不可避免的糟糕結局。“即便如此”,艾森豪威爾本人在私下承認道,“對於西歐面臨的燃料及金融的困境”,我們還是“無法袖手旁觀”。然而,正如他在給北約(NATO)首任秘書長伊斯梅勳爵(Lord Ismay)的信中所說的,做任何事都“不要激怒阿拉伯世界”。

英法兩國陷入了困境。儘管華盛頓設計了從美國向西歐運輸石油的計劃,但是為了解決埃及問題,該計劃被故意擱置了。由於預見到英國經濟會崩潰、英鎊將大幅貶值,倫敦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財政援助——僅僅過了40年,英國就從世界的霸主淪落到了伸出帽子向人乞討的境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斷然拒絕了英國人的請求,更丟人的是,為了爭奪蘇伊士運河這顆西歐最珍貴的寶石而向埃及派出的部隊,現在沒有完成任務就被撤回了。全球媒體都在關注英國部隊的這次撤退,這標誌著世界已然發生了改變:印度被放棄了,伊朗的油田也脫離了英國的控制,現在又輪到了蘇伊士運河。1957年首相安東尼?艾登的辭職僅僅是帝國衰落尾聲中的又一插曲。

另一方面,當美國進入亞洲屋脊之後,它深切地意識到了自己的新責任。它不得不小心翼翼,蘇伊士運河危機就是前車之鑑。英國的威望和影響力一蹶不振,預示著阻擋蘇聯向南擴張的計劃很可能“因共產主義在中東地區的滲透和成功而徹底失敗”,艾森豪威爾總統在1956年底這樣寫道。

而且,軍事行動的流產還在整個中東地區重新喚起了一股反西方情緒。納賽爾鼓起勇氣並最終戰勝西方軍事壓力的訊息,極大地鼓舞了該地區的民族主義煽動者。隨著埃及領導人地位的大幅提升,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開始萌發,將所有阿拉伯人統一成一個國家的想法也隨之擴散。這種團結一致的聲音將使他們在西方集團和蘇聯陣營之間取得平衡。

其實早在納賽爾的冒險政策取得成功之前,一些精明的觀察者就已經預見到了這樣的結果。美國駐德黑蘭大使洛伊?亨德森(Loy Henderson)比其他任何美國人都瞭解這一地區,他認為民族主義的聲音必將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強烈。他在1953年寫道:“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未來的中東國家……將聚在一起共同商討政策。”納賽爾正是這一趨勢的帶頭人。

這些情況促使美國的立場發生了重大改變,即眾所周知的艾森豪威爾主義。美國總統敏銳地意識到蘇聯正在中東尋找機會,他告訴國會:“美國應該趕在蘇聯之前填補中東的權力真空”,這不僅對於美國的利益而言至關重要,也是“世界和平”的關鍵所在。於是,國會批准了一項耗資巨大的預算,用以對該地區進行經濟和軍事援助,除此之外還授權為受到武裝侵略威脅的國家提供保護。美國人必須搶在蘇聯前面先發制人,同時也為這些國家提供一個比納賽爾更好的選擇,一個能讓他們從華盛頓獲得大量撥款的選擇。

美國的新立場並沒有獲得所有人的贊成。以色列人對美國改善與阿拉伯人關係的努力就很不以為然,他們不願意相信美國人的保證,即美國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也將使以色列受益。以色列人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正在被憤怒的敵人所包圍,特別是在蘇伊士干涉行動失敗之後的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拉克。雖然以色列軍隊為支援英法兩國而進行的協同作戰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但關鍵問題在於,該國正在迅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