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3 / 4)

且在這一地區發揮更大作用的呼聲越來越高,而“奧地利人與塞爾維亞人之間的流血事件無疑會使這一情感上升到危險的高度”。這就是點燃世界戰爭的導火索。

因此,當俄羅斯人開始準備向世界其他地區表明自己的態度時,英國人不得不全方位地支援它的盟友兼對手,哪怕很多人對此感到困惑。當戰爭爆發,很快將贏得戰地詩人美譽的魯伯特?布魯克(Rupert Brooke)無法壓制他的憤怒,他寫道:“每件事都徹底錯了。我希望德國能消滅俄國人,接著讓法國去打擊德國人……俄國人意味著歐洲和文明的終結。”他對不列顛的真正敵人是誰毫無疑問。

然而,隨著1914年戰爭的爆發、戰事的展開以及恐怖四年過去後的和談,都讓人們對德國的敵意不斷加深。一位戰地詩人寫道:“在牛津古老的學院注視下/無憂無慮的孩子們在玩耍/但是當號角聲響起——戰爭!/他們收起了遊戲。”學院裡,“染血的草皮”取代了“茵茵綠草”:“為了國家、為了上帝/他們獻出了自己快樂的年輕時光。”對英德關係的歌頌以及授予後者最出色公民的榮譽學位成為了最好被遺忘的苦澀記憶。

因此毫無疑問,戰爭的責任無論從原則還是事實上說,都被完全歸咎於德國。《凡爾賽和約》(Treaty of Versailles)中無條件地認定了戰爭的責任:“協約國及聯合政府確認且德國承認,德國及其盟國的侵略行為使得協約國及聯合政府以及他們的國民因戰爭而遭受損失和傷害,德國及其盟國要為這些損失和傷害負責。”其目的當然是為了給賠款和補償找到正當的理由,但它也為德國的煽動者提供了豐富的土壤,使其能夠以統一民族情感為核心從灰燼中重建強大的德國。

勝利者僅僅是名義上的和幻想中的:在這四年的時間裡,英國從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變成了最大的債務國;戰爭使得法國的勞動力、國家財政和自然資源不堪重負,導致戰後的國內經濟千瘡百孔;有一位學者說,俄國“為了捍衛帝國而參戰,(但是)帝國卻因此而滅亡”。

歐洲列強的崩潰為世界其他地區創造了機遇。為了填補農業生產的不足和購買武器軍火,協約國許下了大量的承諾,從像J。 P。 摩根公司這樣的機構獲取充足的商品和原料供應。鉅額的貸款導致了財富的再次徹底分配,其規模之大堪比四百年前發現美洲大陸之時:財富以金條和支票的形式潮水般地從歐洲湧入美國。戰爭使舊的世界破產,使新的世界興盛。從德國獲得補償的企圖(其金額高得難以想象,相當於今天的數千億美元)是白日做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試圖摧毀對方,結果被摧毀的卻是他們自己。

當那兩顆子彈離開普林西普的勃朗寧左輪手槍槍膛時,歐洲是一個由各個帝國組成的大陸:義大利、法蘭西、奧匈帝國、德意志、俄羅斯、奧斯曼土耳其、不列顛、葡萄牙、荷蘭,以及到1831年才建國的小小的比利時。它們控制著全世界的廣袤區域。然而這個影響深遠的時刻卻開啟了使它們退化為地區性國家的程序。數年之內,那些在各自遊艇上互相授予大騎士團勳章的君主們都不見了;一些海外的領土和殖民地也漸漸消失了,並紛紛踏上了不屈不撓的獨立之路。

在這四年的時間裡,可能有1000萬人死在戰場上,另外還有500萬人死於疾病和飢餓。協約國與同盟國的戰爭開支超過2000億美元。生產力的下降使得這一空前龐大的支出摧毀了歐洲的經濟。參戰各國財政告罄、債臺高築,且無力償還。那些統治了世界四百年的大帝國雖然不會在一夜之間就消失,但是它們已然走上了下坡路。黃昏來臨,幾百年前曾被揭開的黑暗面紗再次落在歐洲頭上。戰爭的經歷是慘痛的,這使得控制絲綢之路及其沿路的財富變得空前重要。

第十七章

黑金之路

威廉?諾克斯?達西(William Knox D’Arcy)在倫敦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學院(Westminster School)的同學中,幾乎沒有人想到他會在改變世界的程序中扮演引人注目的角色,尤其是在1866年9月份之後他都沒有回來上課。

威廉的父親在德文郡(Devon)陷入了某些不光彩的生意,致使他不得不宣佈破產,舉家遷往澳大利亞昆士蘭州(Queensland)的羅克漢普頓(Rockhampton),在這個寧靜的小鎮裡開始新的生活。他那十幾歲的兒子學習勤奮、成績出色,獲得了律師資格,不久之後便自己開業了。他生活舒適,逐漸在當地嶄露頭角。他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