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第二十五章
悲劇之路
1990年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改寫了整個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人類歷史。薩達姆曾經留給英國人的印象是一個“帶著迷人微笑的漂亮年輕人”,絲毫沒有自己同僚的那種“虛偽的友善”,說話“從不拐彎抹角”。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駐巴格達大使認為,薩達姆“是條漢子,只要你多瞭解他一些,就有可能和他共事”。法國人將薩達姆視作“阿拉伯的戴高樂”,他的“民族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曾受到希拉剋總統的高度讚賞。20世紀80年代早期,美國還曾經打算支援薩達姆,以提升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所謂的“美國在該地區的立場”。
薩達姆?侯賽因在1990年12月告訴他的心腹顧問,進攻科威特是伊朗門事件後的自衛手段,以及對美國兩面三刀行為的報復。但其他國家可不這麼看。入侵爆發之後,一系列經濟制裁隨即展開,聯合國也要求伊拉克立即撤軍。看到巴格達對越來越大的外交壓力視而不見,各國開始醞釀更強硬的措施來解決問題。1991年1月15日,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總統授權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履行憲法賦予總統和三軍統帥的職責和權力”。批准動用“美國海陸空的常規軍事力量以及盟國部隊”的美國國家安全部第54號令一上來並未提及伊拉克的侵略行動以及它對科威特主權和國際法的侵犯,相反,布什總統的表述是這樣的:“獲取波斯灣的石油以及保護該地區重要的盟友,對美國的國家安全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這為之後30年的美國外交政策定下了基調。薩達姆?侯賽因對科威特的入侵是對美國力量和利益的直接挑戰。
大規模攻擊隨即展開,諾曼?施瓦茨科普夫(Norman Schwarzkopf)將軍負責指揮由眾多盟軍組成的多國部隊。他的父親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盟軍的一員為保護伊朗而戰,並且參與了阿賈克斯行動(導致了伊朗民選總理穆罕默德?摩薩臺的下臺)和伊朗國家安全情報組織薩瓦克的組建(該組織在1957至1979年間一直是伊朗人民的噩夢)。多國部隊空襲了伊拉克的防空力量、通訊設施和軍工廠,同時地面部隊從伊拉克南部和科威特登陸。這場沙漠風暴行動規模壯觀、場面宏大,而且動作迅速。1991年1月行動開始後僅6周,布什總統即宣佈停火,並在2月28日的電視講話中指出:“科威特獲得瞭解放,伊拉克軍隊被擊敗,我們的軍事目標已經達成。科威特再次回到了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科威特人手中。”他接著說道,“現在還不是狂歡的時候,鬥爭尚未結束。我們必須把注意力放到勝利和戰爭之後。”
布什的支援率飆升,甚至超過了杜魯門總統在1945年德國投降後的水平。其中部分原因在於此次戰爭目標明確且迅速實現,同時多國部隊的人員傷亡也很少。美國並不打算推翻薩達姆政權,除非後者使用“生化或核武器”、支援恐怖襲擊或破壞科威特的油田。布什總統表示,如果發生以上情況,“替換伊拉克現有領導層將成為美國的明確目標”。
然而,儘管伊拉克軍隊已經破壞並點燃了許多科威特的油井,美國還是做出了及早結束軍事行動的決定,並受到了阿拉伯世界和其他國家的廣泛支援。20世紀90年代末,布什總統在他與當時的國家安全顧問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Brent Scowcroft)合著的一本書中寫道:我們忽略了伊拉克的這些破壞行為,部分原因是進攻伊拉克首都看起來有些“畫蛇添足”。除了阿拉伯國家及其他盟國的反對之外,美國也意識到,進攻伊拉克本土並“消滅薩達姆”的代價過於高昂。
“我們決定不進入巴格達。”1992年,國防部長迪克?切尼在“發現研究所”(Discovery Institute)的一次講話中說道,“因為那絕不是我們的目標。那不是美國要乾的事,也不是國會要乾的事,同樣也不是這些盟國團結在一起的初衷。”他接著說道,“而且,美國也不想陷入接管和治理伊拉克的泥潭。”推翻薩達姆是一件困難的事,他承認,“我所考慮的問題是:薩達姆還值得我們付出多少傷亡?答案是:決不能太多。”
不過,決定保留薩達姆政權僅僅是美國的公開立場,在私底下就很難說了。1991年5月,就在美國宣佈停火的幾周後,布什總統批准了一項計劃,目標是“創造條件將薩達姆?侯賽因搞下臺”。他為此劃撥了1億美元的秘密活動經費。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在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