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透過途經俄羅斯、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的一系列運輸走廊,將“非致命武器”運送給駐紮阿富汗的美軍和聯軍,同時還用上了一些在20世紀80年代蘇聯佔領時期修建的基礎設施。
當然,這些通道還包括輸油管和輸氣管,將能源輸送給有財力、有需求的歐洲、印度和中國等地的消費者。這些管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要麼通到土耳其東南部的傑伊漢(Ceyhan)港口,要麼蜿蜒橫跨中亞大陸,以滿足中國因經濟增長而產生的對化石能源的巨大需求。新的市場也被緊密地建立起來,促進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合作。在試圖透過年天然氣運輸量9500億立方英尺的新輸氣管以獲得更多、更便宜的能源時,這些國家的利益達成了高度一致。這條管道從土庫曼的天然氣田出發,沿著公路經過赫拉特和坎大哈,最後到達巴基斯坦的奎達和木爾坦(Multan)——這是古代粟特商人和17世紀馬販子都熟悉的路線,維多利亞時期的鐵路設計者和戰略家以及加茲尼王朝的御用吟遊詩人對此也不會陌生。
這些現有的和規劃中的管道將歐洲與世界中心的油氣田連線在了一起,不僅提升了能源出口國的政治、經濟和戰略地位,同時也提升了管線沿途國家的重要性。俄羅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把能源供應當作一種武器,在必要時可以讓價格上漲,或者乾脆切斷對烏克蘭的能源運輸。由於眾多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以及獲得克里姆林宮支援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開放式股份公司旗下的成員公司)嚴重依賴,將能源和管道用作經濟、外交和政治武器的做法,很可能會成為21世紀的一個大問題。普京總統的博士論文(儘管有人質疑這篇文章的原創性以及博士學位的真實性)就是關於俄羅斯礦產資源的戰略規劃與利用,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在東方,中國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訂單,因而這些管線同樣將成為未來中國的生命線。這一大筆錢(其中一部分要預付)為中國帶來了渴望的能源安全,以及一條預計造價220億美元的新管線,更使得俄羅斯在與鄰國和競爭者們打交道時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信心。因此,當看到中國是唯一一個不對俄羅斯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期間的行為進行指責的聯合國安理會成員時,也就不會感到意外了:一筆讓雙方都有利可圖的能源交易顯然比一個處於邊緣地位的西方國家重要得多。
在過去的30年裡,交通樞紐和運輸幹線也取得了大規模擴張。隨著大量投資被用於建設橫跨歐亞大陸的鐵路,長達7000英里的渝新歐國際鐵路已經通車,可以從中國一直通到德國杜伊斯堡(Duisburg)附近的物流中心——習近平主席曾於2014年訪問過這裡。半英里長的火車在一個方向上運送的是膝上型電腦、鞋子、衣服等不易腐爛的貨物,而在另外一個方向上運送的則是電子產品、汽車配件和醫療裝置。整個旅程只需16天,遠遠快於從中國太平洋港口出發的海運航線。
有人預計,這一耗資430億美元的鐵路建設專案將使得火車貨運集裝箱的數量從2012年的7500個增加到2020年的750萬個。這還僅僅是個開始:另一條經過西伯利亞、伊朗、土耳其、巴爾幹從而連線莫斯科、柏林和巴黎的鐵路線正在規劃中;更多新的線路將會連線中國和巴基斯坦、哈薩克和印度。人們甚至在談論修建一條200多英里的白令海峽海底隧道,這樣火車就可以從北京出發途經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直達美國。
中國政府精心打造著將城市、港口和海洋連線在一起的資源網路。他們幾乎沒有一個月不宣佈新的大規模投資,用以升級或新建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能夠大幅度提升貿易的數量和速度。中國正同它的夥伴們一起共事,後者的地位也從“鐵哥們兒”上升到了“全天候”的戰略合作關係。
這些變化帶動了中國西部省份的崛起。由於這裡的勞動力價格遠遠低於沿海地區,許多企業紛紛搬到一些位於準噶爾山口附近的城市。現代的火車正駛過古老的關隘進入中國西部。惠普已經將工廠從上海搬到了中國西南部的重慶,那裡每年能夠製造2000萬檯膝上型電腦和1500萬臺印表機,其中有數百萬件產品透過鐵路進入到西部的市場。福特汽車等廠商也緊隨其後。IT界領軍企業及蘋果公司重要的供應商富士康公司,也關閉了之前在深圳的工廠而搬到成都。
其他形式的交通網路也取得了發展。每天都有5個航班將商人和遊客從中國送到哈薩克的阿拉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