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2 / 4)

小說:楊度 作者:不受約束

。這些詩寫在另稿上,並沒有編進我的詩集中,而是擱在枕箱裡。”寄禪指了指身旁的一個小黑漆長木盒,說,“麻煩你將它取出來。”

楊度搬過枕箱,開啟來一看,裡面整整齊齊地擺著一疊詩稿。那個時代,男人枕箱中所放的,或是朝夕誦讀的經書,或是田產地契貴重文書,或是開啟錢財之鎖的鑰匙。給淨無的詩稿存放在枕箱中,楊度的心不覺為之一動。他看到詩稿的封面上題了三個字:《覆舟集》。旁署:三影和尚。楊度想:從沒聽人叫過他三影和尚,這個名字是怎麼回事?他輕輕翻開下頁,寄禪有一段題辭:

餘詩有“夕陽在寒山,馬蹄踏人影”,“寒江水不流,魚嚼梅花影”,“林聲閱無人,清溪鑑孤影”。淨無激賞之,日有此三影,

足可在詩壇上佔一席地位。餘感淨無盛情,自號三影和尚,然此名不公之於世,僅為淨無而署也。

這幾句話,足見二人相知之深。楊度不再看下去了,以後再慢慢尋味吧!

“我本想叫人去慈悲庵請淨無來法源寺,今生再見一面,但怕淨無情感脆弱,哭哭啼啼的,人多口雜,傳出去諸多不好。你抽個空去一趟慈悲庵,把這本《覆舟集》送給她。詩稿既然交給了你,你自然可以看,若是看出點什麼來,請莫對世人道及。”

聽寄禪這麼一說,楊度的心癢癢起來。他下意識地翻開一頁,映入眼簾的是一首七絕,題作《懷慈悲庵主》:

寒燈燃盡情未消,芒鞋何懼路迢遙。明日即奔江亭去,桃李花開踱石橋。

這詩寫得真好!這本《覆舟集》中所袒露的,或許才是這位高僧的真性情。楊度懷著欣喜的心情把詩稿包好,說:“法師,我一定會將它交給淨無,也一定不會對外人道及此事。你就放心吧!”

說著說著,他突然看見寄禪的頭偏向一邊,眼睛已經閉上了。他趕緊將法師抱起,平放在床上,然後叫道階。道階進來,摸摸師父的脈搏,眉毛皺得緊緊的。寄禪再也沒有睜開眼睛,半夜時分,他終於在昏迷中圓寂了。

中華佛教總會為他們的第一任會長舉行了隆重的悼念儀式,北京及各地一千多僧尼懷著無限的悲痛前來參加。慈悲庵主淨無卻沒有來,她正雲遊五臺山尚未回京。遵照寄禪生前願望,火化後由道階等人奉完南歸,葬於天童寺前青龍岡冷香塔苑。

喪事過後,楊度將寄禪所遺詩稿帶回槐安胡同,正擬整理,恰好李氏老太太帶著媳婦黃氏及長孫公庶、次孫公兆及叔姬一大家子來到京師。人員突然增加很多,關係又添幾重複雜,幸而老夫人通達,黃氏賢惠,亦竹謙抑,靜竹則跟著叔姬讀詩論文不管家事,一家人相處還算和氣。風雲變幻的政壇則如磁石般地吸引著楊度,他始終不能靜下心來整理八指頭陀的遺稿,後來乾脆將此事擱置下來了。

這期間,中國政治舞臺上令人眼花繚亂的鬧劇,正在一幕接一幕地排演著。

三 袁世凱巧妙地逼迫熊希齡在解散國民黨的命令上副署

先是為王芝祥任直隸都督一事,內閣總理唐紹儀與總統袁世凱出現分歧。袁世凱本來同意王任直督。後來想到王是靠近同盟會的軍人,讓他來掌直隸兵權不放心,遂改任他為南方軍宣慰使。

宣慰使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職。對於革命黨要人,袁世凱既要籠絡,又不願給實權,便設了諸如宣慰使、籌邊使、屯墾使、經略使等官職相送。章太炎也得了個東北籌邊使的職務。他是個學者革命家,不懂袁世凱的權術,把這個職務很當一回事,抱著宏大的計劃去東北籌邊。誰知東三省官場根本就不買他的賬。他要召見的人都不來見他,氣得他大喊大叫:“本使是政府大員。他們不肯來見本使,就是目無本使;目無本使,就是目無政府。”一時傳為新官場上的笑話。

唐紹儀見袁世凱出爾反爾,不免發了幾句牢騷,兩個老朋友之間鬧得很不偷快。袁透出風來,除非唐辭職,否則總統與內閣難以協調辦事。唐紹儀深知袁之為人,便不得不辭去了總理的職務。從三月底任職到六月中旬辭職,唐紹儀只做了不到三個月的總理。中華民國的第一任內閣總理任職時期竟是如此之短促,國人大為驚訝。

接任的是陸徵祥。陸當上總理後提出六個閣員的補充名單交參議院審查。各位參議老爺見陸演說時提不出任何政見,又說什麼補充閣員好比開出一個新選單的話,便斷定他是一個庸才。他所提出的六個閣員候選人全部被否定。這個外交家總理嚇得住進醫院,死也不肯再出來了。還是袁世凱有辦法。他指使北洋袍澤們發通電,寫匿名信,打電話,散傳單,使出各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