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來威脅議員們。這些文人出身的議員老爺們文的不怕,就怕武的,經軍人這麼一鬧騰便嚇慌了。第二次提出的六名閣員統統予以透過。國人於此看出,所謂民主,其實是假的,左右中國政壇的真正力量還是槍桿子。
這期間又穿插一個黎元洪借刀殺人的政治陰謀血案。
當年黎元洪被革命黨人從床底下拉出來,原是顫顫抖抖地當上首義總頭領的。卻不料洪福齊天,武昌起義成功了,短短一年多時間裡,他就先後做了兩任臨時副總統。黎元洪對人謙和,不擺架子,大家對他印象都很好。到了醞釀正式大總統時,他又公佈一個電報,說自己決不做大總統。大總統一職,袁世凱、孫中山、黃興做都可以,又將他們三人與自己一一作了比較:“沉機默運,智勇深沉,洪不如袁項城;明測事機,襟懷恬曠,洪不如孫中山;堅苦卓絕,一意孤行,洪不如黃善化。”
這封電報傳頌海內外,都說黎元洪謙退無野心。其實黎也並不是一個謙誠君子,革命元勳的桂冠戴在頭上,他自知有愧。當他眼看著那些真正的元勳們在他的面前恃功而驕的時候,他便有一種巨大的壓迫感。給他這種壓力最大的要數張振武。
二十九歲的原武昌共進會頭領、現武昌軍政府軍務部副部長張振武一向看不起黎元洪,常常當眾藐視他。黎懷恨在心,想出了一個計策。黎叫張去北京,說是中央政府有要職委任。當張興沖沖地帶著幾個人進京的時候,黎又給袁世凱一個密電,說張在武昌煽惑軍隊,請袁在北京逮捕張就地正法。袁對革命黨頭領本是一百個不放心,黎的電報正中下懷。
張進京後,袁命北洋軍高階將領輪流設宴招待張,又親自在六國飯店大宴在京革命首領,張振武也被邀請出席。不料次日一清早軍警部便逮捕了張振武一干人馬。當天審訊,當天判決,當天便執行槍斃。速度之快,匪夷所思。黎正在慶幸袁為他不露聲色地除去對頭時,袁卻公開宣佈,此舉系按黎之密電辦事,將黎置於萬分尷尬之中。
過不了多久,北京又鬧得熱熱火火起來。原來是聞名中外的三個大人物:孫中山、黃興、梁啟超相繼入京。
梁啟超半個月前才從日本回國。兩年前,還是載灃當國的時候,楊度給載灃上了一折,說方今籌備憲政之時,應當啟用人才;梁啟超學識淵邃,冠絕等倫,宜赦其罪而用其才。還說倘若梁啟超被赦後或有不利於國之行為,請皇上殺他以為不忠之誡。誰知此折上去後,不但沒有赦免梁啟超,連他自己都差點被抓了。梁啟超擁護民主共和制,見袁世凱做了民國的總統,也便捐棄前嫌,應袁之邀進京。
袁世凱對孫、黃、梁一律待之以國家元首的禮儀,將自己乘坐的金漆朱輪雙馬車飾以黃緞迎接他們,又開啟正陽門讓他們進城。北京市民萬人空巷,前去瞻仰他們的丰采。袁世凱更是執禮甚恭,把他一向擅長的拿手好戲演得淋漓盡致,無懈可擊。孫、黃、梁對他都有極大的好感。
此時同盟會與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大黨,名日國民黨,推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協理。黃興邀請袁世凱加入國民黨,又多次動員楊度也參加。
袁世凱覺得黃興真正是天真可愛,他笑著問楊度:“皙子,你看我像個革命黨嗎?”
楊度望著袁世凱直笑,不知說什麼好。
袁世凱收起笑容說:“他們國民黨提倡政黨內閣,我是堅決不同意的。君子不黨,我這個總統以天下為公,怎麼能結黨營私呢?皙子,我勸你也不要入國民黨。”
當年孫中山勸他入同盟會,他沒有答應。現在他正跟著袁世凱做事,袁反對政黨政治,他自然更不能參加國民黨。他對黃興說:“除非你們放棄政黨內閣,我就加入國民黨。”
黃興對楊度有條件入黨的態度很不滿意,遂不再提起此事。而楊度這句話卻惹怒了一位人物,此人即宋教仁。
三十一歲的宋教仁是一個熱情煥發才華橫溢的政治活動家,他醉心於法國的政黨內閣制度,同盟會聯合國民共進會等組成國民黨,便是宋教仁活動的結果,只是因為資望不及孫、黃,他只能坐第三把交椅。其實,他才是國民黨的真正黨魁。他設想由國民黨獲得議會的多數,然後組成清一色的國民黨內閣,他自己出任總理,把總統袁世凱架空,將他的一套治國大計在全國推行。因此,他以極為高昂的政治熱情遊說各地,肆無忌憚地鼓吹他的政黨內閣方案。宋教仁滔滔雄辯的口才,出色的組織才能,使得他的政黨內閣制贏得了許多人的理解和支援。然而正因為此,他成了袁世凱的大敵。袁世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