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1 / 4)

小說:楊度 作者:不受約束

煜碌木�永礎�

袁世凱親訂募兵章程,又透過總結湘淮軍的經驗,建起了以鎮為單位的新的軍制,短短兩三年時間,他組建了近八萬人的六鎮北洋新軍。這六鎮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兵強馬壯地雄峙於直隸境內。

袁世凱熟諳政治,工於權術。他吸取曾國藩防範滿人猜忌的成功經驗,建議朝廷設立練兵處,推薦受慈禧寵信的慶親王奕劻總理其事。這一建議果然立獲朝廷嘉許,任命奕劻為練兵處總理大臣,袁世凱為會辦大臣,滿人鐵良為襄辦大臣。表面看來,三個大臣,滿人居二,兵權似乎在滿族親貴的手中,其實不然。練兵處下的各司要員全是袁世凱安排的,軍令司正使段祺瑞,軍政司正使劉永慶,軍學司正使王士珍以及副使馮國璋、陸建章等,另加各司之上的總提調徐世昌,都是他的小站嫡系,故練兵處的實權仍由一袁世凱所操持。

種種跡象都已表明,一顆璀璨的政治新星已升起在直隸上空。然而,這顆政治新星的外表雖然光彩奪目,其內心卻有一份深深的隱憂。在燈火闌珊之際、夜半無人之時,這份隱優便會常常冒出來,煎炙著他的心。

七年前,在那個風雲劇變的日子裡,他將帝后兩方面的力量作了仔細的比較,審時度勢,精明地選擇了出賣皇帝倒向太后的決策。從此他官運亨通,步步高昇,終於有了今日這番局面。但是,太后今年已有七十一歲了,皇帝只有三十五歲,一旦太后死去,眼下囚犯似的皇帝便會成為真正的生殺予奪的天子,當年的血海深仇他能不報嗎?說不定太后駕崩之時,也正是自己的歸天之日。袁世凱每每想到這裡,便不由得心跳氣喘,冷汗淋漓。他不能眼看著死日的到來而不採取防備的措施,他要預先防範。

當然,曹操毒死漢獻帝,也是一個可以仿效的先例。不過,他目前還不具備曹操那樣的條件,此法不可取。能夠採取的最有效的辦法,便是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度,使皇帝不可為所欲為。君憲制的實權掌握在內閣總理大臣的手上,縱使自己那時不能當上內閣總理,不管哪個出任這個職務,袁世凱相信,憑著他的能幹,此人都將聽命於他。對!非立憲不可,舍此再無保護自己的良法;何況立憲的呼聲在國內越來越高,已漸成潮流,自己若順著這股潮流,便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前幾天,他突然收到了張謇的一封長信,更使他有一種意外的欣喜。

光緒十一年,袁世凱從朝鮮回國,在天津晉謁了李鴻章,受到李的賞識後,二十六歲的駐漢城淮軍營務處會辦頗有點得意忘形揚才露己的味道,令謙謙君子型的張謇很看不慣,於是寫了一封信指責袁。袁世凱不接受張謇的批評,也不給張回信。自那以後二十年來,兩人之間斷絕了往來。後來張謇成了大魁天下的狀元,大喜日子裡恰逢父喪,他便回原籍南通丁父憂,從此不再出仕,在南通辦起了以大生紗廠為首的一系列實業,名氣越來越大,被江蘇士紳們擁為領袖。他主張君主立憲制,相信實力人物的作用,一眼看著自己昔日的學生已成為手握重兵的權臣,為了國家的前途和自己的主義,張謇捐棄前嫌,主動給袁世凱寄來了一封信。信上說:“公今攬天下重兵,肩天下重任,宜與國家有生死休慼之誼,顧亦知國家之危,非夫甲午、庚子所得比方乎?不變政體,枝枝節節之補救無益也。日俄之勝負,立憲專制之勝負也。日本伊藤、板垣諸人共成憲法,巍然成尊主庇民之大績。論公之才,豈在諸人之下乎?望公力主立憲之議,以堅太后、皇上之心,四海紳民皆有望於公也!今世各國行君憲卓有成效者,有日、英、德、荷、比等強國,朝廷宜派員前往觀摩學習,此等事應儘速建議實行。”

袁世凱把玩著張謇的來信,一隻手不斷地撫摸尾部上翹的德國式鬍鬚,兩隻異常有神采的眼睛一直停留在那三頁薄薄的信箋上,彷彿在凝神欣賞狀元公龍飛鳳舞的書法。

幕僚長阮忠樞輕輕地走到他的身邊,彎下腰,恭恭敬敬地對著他的耳朵輕聲地說:“宮保大人,您要的摺子已擬好,請過目。”

“好吧,先放在這兒。”

“是。”阮忠樞答應了一聲,躡手躡腳地退出了簽押房。

袁世凱一向辦事幹練,他放下張謇的信箋,拿起奏稿來。

“奏為立憲乃當務之急,宜速推行,恭折仰祈聖鑑事”。他將打頭一句仔細看過之後,便一目數行三下五除二地很快把全篇奏稿瀏覽完畢。直隸總督衙門的幕僚們都是飽學之士,幕僚長更是文章老手,奏稿的立論冠冕堂皇,文句也敷陳得花團錦簇。就文論文,無疑是一篇好摺子,但袁世凱不滿意。因為關於推行憲政這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