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3 / 4)

父親講述他貪汙經歷時的哭泣;

皇帝一把握住他滿是凍瘡和血口的手,令他頓覺溫暖;

……

想了不知多久,火苗漸熄,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回首往昔好似白駒過隙,已經三十三歲,生命差不多及半。如今卻只能留下沒有希望的後半生,未來將往何處去?

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是這樣概括他的心境的“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再等二十年,官場是不是能發展到他想要的樣子?

不知道。

雖說要等二十年,待江湖清淨,再出來做官為民。可究竟還要等多久?也許是今生無盡的等待,就這樣頹廢終老。他永遠無法忘記,也一直被折磨著的是荒蕪的田地,廢棄的村莊,災難深重的家國,飽受苦難的百姓一雙雙悽苦的眼神和一張張哭泣的臉龐。

從出生到如今,回頭望望,雖然努力進取,但最終都遭到失敗,是命運使然,還是命中註定?是個性決定命運,還是現實裡容不下像他這樣的人?

回首篇章,追尋字裡行間,將如何總結是什麼樣特殊的社會和家庭幫助曹操完成了自我塑造?究竟是什麼樣的教育和能人志士練就了不一樣的曹操?是兒時譙郡的生活給了他無限的想象自由,還是少年時期的放蕩生活,抑或是青年時代的嚴格教育?壯遊時體會到的民生困苦還是求職後的艱辛?要說對他性格成長的關鍵,還是無情的戰爭、艱難的軍旅、加上聖人典籍的遺訓,賢才大儒的點撥功不可沒。還有限制他成長的曹節、張讓等人的肆意打擊?這其中恐怕最缺少不了的,是祖父曹騰用自己的經歷對他的啟蒙,和曹嵩一直以來對他不離不棄的無盡父愛。雖然這種父愛更多時候體現得霸道,沒有道理,甚至是災難和毀滅。畢竟,面對父母之愛,誰也無法選擇。社會和學校、賢哲還是誤人子弟之師,更是如同抓鬮,充滿偶然。

在曹操的成長道路上,父親是主角。是他和橋玄、蔡邕、皇甫嵩等配角共同成就了千古僅有的,唯一的——曹操。

從他出生到成長,從太學生到輔弼微臣,無論是災難還是喜悅,都沒有停止對他的鍛造。在他的人生旅途上,還會碰到塑造和改變他的重要人物,他們如同星光,照亮他人生漫長的暗夜。

在日後的歲月裡,曹操還沒等夠二十年,更沒等來張讓和趙忠死亡,就等到外族悍然入侵。西北戰事頻起,邊民遭到無情殺戮。黃巾軍戰火再次爆發,國家處於危難。董卓進京,撤換皇帝,遷都長安,朝廷流亡,王命不達,八方割據,大漢帝國如同得了肺癆的病人,吐盡最後的鮮血,行進在瀕死掙扎的路上。曹操本想成為治世能臣、國家棟梁,卻陷入無官可做,無世可治的更大絕望。

朝政荒廢、軍閥混戰、百姓置身於水火、黃巾軍暴動需要平定等艱難浩劫,等待著時刻準備為帝國犧牲的普天之下的學子們去拋頭顱,灑熱血。

曹操再次奔赴洛陽,官封典軍校尉,希望跟中軍校尉袁紹等共討西北諸郡頑賊,還大漢太平天下。

正如曹節說過,天下不是他一手創立,不能按照他想要的方式發展。他所能做到的就是繼承,無論是好的、壞的,還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曹操將有機會打破混亂的舊綱常,按照他想要的方式,建立一套全新的社會體系。糟糕的是他需要面臨一個國不是國、家不是家的混亂時代。幸運的是,他可以在拯救大漢帝國的同時,一手創立一個他和大多數人想要的新秩序。可以消除不好的,打擊壞的,建立公平、理想的大同社會。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沒多少人能有這樣的機會。

曹操的人生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繼“治世能臣”夢碎之後,迎接即將到來的亂世。他毅然橫刀跨馬,征戰天下,為大漢統一立下赫赫戰功。歷經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與困苦,多少番生死較量,浴血奮戰,最終成為帝國大廈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力挽狂瀾的亂世英雄。他將用盡他的畢生,實現他在太學入學儀式上的承諾——

“吾願盡吾之畢生,成帝之輔弼,為國之棟樑”。

(全文完)

【本書下載於

¤╭⌒╮ ╭⌒╮歡迎光臨

╱◥██◣ ╭╭ ⌒

︱田︱田田|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