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看“菩薩”也越來越不順眼,覺得佛家禁慾望、忘父母,教義實在不咋的。
當然,像三武禁佛那樣粗蠻的行為,作為一個藝術家的趙佶是不屑為之的,文化人自有文化人整人的方法。於是趙佶下詔,先為在中土流傳了千年的佛家眾神仙們改改名,釋迦牟尼名字太洋氣了,得改改,叫大覺金仙,觀世音菩薩改稱觀世音仙人,十八羅漢稱十八無漏,四大金剛稱四大力士。
神仙改名字當然還不夠,寺院統改名,比如大相國寺就得改成大相國宮或大相國觀;對和尚的稱呼也得改,僧人改稱德士,尼姑稱女德,出家人身體髮膚也是出之於父母,不準剃頭,都必須蓄髮戴帽;入寺後取的法號也不能叫了,廢除,寺院裡大家見面得稱張德士王德士李女德楊女德。
帝國還對管理宗教的機構進行了改革,原來只是主管道教業務的左右街道籙院改為道德院,升級為主管全國宗教事務;而原來的僧籙司則改稱德士司,隸屬於道德院,算是降級合併。
此令一出,天下僧尼譁然,佛家改成這樣,還能叫佛家?和尚還是和尚?雖非禁佛,但與禁佛無異。不僅佛教人士,當時的很多有識之士也公開表示了反對,後來的名將宗澤當時知登州,對帝國的宗教機構改革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就被撤了職。而更多的寺院不忍心看著自己崇拜的佛祖神仙們被改得面目皆非,就把佛像埋藏了起來。1996年,在山東省青州市龍興寺遺址就發現了一個大型佛教造像窖藏,出土了二百餘尊雕刻造像,從佛像題紀紀年上看,從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到北宋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包括了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北宋共500餘年的佛像,考古學家推斷埋佛的原因和當初林靈素推動的那場改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