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不久,郭畫家犯了一個小錯,老趙就把他流放登州。郭畫家後來死於半途。
而竇神寶轉戰邊疆幾十載,宋人的筆記閒談中沒記下他多少英雄事蹟,倒是老拿他那肥胖的體形說事。其中一則就記載說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的時候,汗水氾濫,趙光義派澤州禁軍統領梁迥率領三千兵士去堵塞決口,參加抗洪救災搶險的還有當時還是黃門小太監的竇神寶和初出茅廬的青年將領李繼隆。梁、竇、李三人來到河邊渡船,河邊小船兩艘,一好一壞,論體形,梁、竇二人都是大胖子,自然不能同坐一船,論資歷論官階,梁迥自然比竇、李二人高出許多,所以梁迥獨坐一艘好船,而竇神寶和李繼隆坐上了另一艘壞船。結果是船到河中,竇大胖子太重,加之船是壞船,沒走多久就滲水散架了,竇、李二人差點喪命,幸虧在激流中尋到了一棵老樹,救了兩人的命,也為帝國挽救了兩位傑出的軍事將領(李繼隆為北宋初四大名將之一)。
除了竇氏兄弟,比較有軍事才能的太監還有王繼恩。當初趙匡胤駕崩後,原本皇后命王繼恩速召皇子德芳入宮,料理後事,可是他卻徑自去南府宣召趙光義,為太宗登基立下大功。王繼恩在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伐時是三路北伐軍的後勤部長,後來又被趙光義任命為劍南、兩川招安使,率軍分兩路入川,鎮壓王小波、李順起義,俘虜了義軍領導李順。此時的王繼恩已做到宦官的最高品級昭宣使(正六品職官),為此趙光義特設了一個新的官品宣政使,特別授予王繼恩。
到了帝國的中後期,一方面是武將越來越受抑制,武將離政治權力中心越來越遠;另一方面,太監勢力卻慢慢膨脹。太祖開國之初,掖庭給事不過五十人,而到了仁宗朝時,這一數字增長為一百八十人,帝國的太監隊伍則達到了四千餘人。到徽、欽時代,數量就更多了。太監們更為頻繁地參與到帝國的軍事行動中來,神宗大舉五路北伐西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