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正門宣德樓,從宣德樓到州橋之間則是長約1000餘米的御街,中間是皇家專用的御道,御道兩邊是供平民行走的人行道“御廊”(也允許擺攤點做買賣),人行道與御道之間有黑漆權子、朱漆權子、水溝隔離。
州橋以北到朱雀門,則是一條長約750米的飲食文化街,是當時東京最繁華的夜市。
中國古代的城市,在宋以前,實行的是井坊制,商業市場與市民的居住區是嚴格限制分開的,商業區稱為井,居民區稱之為坊。而到了北宋,這種井坊制卻被打破。
當初趙匡胤在開封建立他的國都的時候,很有前瞻遠見,都城的道路都建設得相當寬闊大氣,但隨著國家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寬闊的街道開始出現小商小販,再後來,商賈們的膽子越來越大,開始臨街修建起了固定的鋪面。
城市越來越繁華熱鬧,官方開始並不願意把寬闊的國都大街變成馬都無法暢行的鬧市。宋真宗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趙恆就組織帝國的幹部職工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拆遷活動,強行拆除了東京很多侵街商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到了仁宗皇帝趙禎時,東京的街道又成了商業區,趙禎學老爹又搞了一次大拆遷。
而到了徽宗皇帝趙佶時,東京的臨街商鋪們又死灰復燃,趙佶公務私務都很忙,沒心情再搞拆遷的事,說你們開就開吧,定期交稅就行了,對趙佶來說,有了銀子買石頭比什麼都重要。
於是北宋的國都,便有了一種全新的面貌,與北宋以前的城市有了天壤之別,我們也許可以將其看成是現代化都市的雛形。
從州橋到朱雀門短短几百米的街道,就雲集了幾百家商鋪酒樓,趙車家炭、張家酒店、王樓山洞花包子、薛家分茶、羊飯、熟羊肉鋪、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都是東京有名的商號,在這裡魯達只需要花上十五文錢,就可以飽嘗王樓、梅家、鹿家、曹家等熟食店出售的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等美味。
當然,如果一開始就用熟食塞滿肚子,魯達很快就會後悔的,往北走是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