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2 / 4)

小說:大明奸商 作者:浮游雲中

十分感興趣,馬上追問道。

齊泰接著說道:“練軍為,用計並行。蒙古人在被皇上領軍趕出中原之後,四分五裂。早已不再是當年強大的蒙古帝國。各個部族之間勾心鬥角。燕王若是能夠分化瓦解蒙古人,讓他們自相殘殺,待到合適的機會,再突然出兵,打蒙古人一個措手不及。足可以保邊疆多年平安。最重要的是,蒙古人雖然殘暴,但是燕王若是能夠用武力震服他們,讓這些蒙古人心服口服。他們未嘗不會成為明軍之中一支強大的鐵血騎兵。”

沈子成差點就要給齊泰鼓掌起來,他說的這些,跟朱棣在歷史上對蒙古的做法,幾乎同出一轍。看起來英雄所見略同這句話一點兒也不錯。到了一定的高度,大家看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十分接近的。齊泰這小子,書讀的不少,沒想到對國家大勢還這麼有見識。這傢伙絕對不是一個腐儒,絕對不是。

朱棣抬起雙手,緩緩的給齊泰鼓掌起來:“齊先生說的真是精闢,讓本王茅塞頓開。將來去了北平之後,齊先生若是考中科舉,能來北直隸做官,那本王能夠和齊先生攜手治理燕趙之地,是本王之幸啊。”

沈子成樂呵呵的插口道:“燕王這句話都出來了,看來齊兄想不去北平都不行了。”

齊泰還是那樣寵辱不驚的模樣,只是臉上多少露出一些喜色,他看燕王禮賢下士,對人斯文有禮,又的確是可以治國安邦的一代人傑。若是去北平做事,自己的政治抱負,或許可以得以伸張吧。

黃子澄看到齊泰這麼受重視,不覺有些感同身受,臉上也笑了起來。沒想到朱棣一轉臉就看向黃子澄,親切的說道:“這位是黃兄吧?不知道黃兄師從何人?”

黃子澄急忙答道:“在下游學四方,曾經拜訪多位名師。可要說是誰家弟子,在下可真是沒法厚著臉皮說是人家弟子。不過,宋濂先生等江南名士,都曾指點過在下的。”

“那看來黃兄也是博採眾家之長了。”沈子成便打著哈哈說道。

朱棣心中自然有自己的打算,這幾個人,能夠被沈子成引見,能夠跟楚方玉蘇坦妹等人結交。能夠得到宋濂的青睞。本事自然是有一些的。可是有本事,要看是不是自己需要的那種本事。換句話說,對自己有用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不然的話,就算把李白拉到自己的面前,文采是一等一了,有用嗎?

“黃兄,本王快去就藩,有些事情一直困擾,正好跟諸位討論一番。”朱棣緩緩的說道。

他雖然說是跟諸位討論,但是大家夥兒都沒有,這個問題是單獨問向黃子澄的。方孝孺和齊泰都識趣的收了口。聽朱棣慢慢的說道:“這事兒說起來也頭疼。大家都知道,藩王可以任命一些直屬於自己的官員。跟吏部派去的官員不同,這些官員幾乎就可以算是我在北平的班底。現在快要就藩了,不少人來本王這裡走門路,希望能夠在門下混個一官半職。本王並不反對這樣做。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最好是能夠毛遂自薦。讓自己的長處,能夠被本王知道。本王也要量才使用。對不對?”

黃子澄不明白朱棣說的什麼意思,只是點頭答道:“這是當然的。”

朱棣笑了笑,接著說道:“可是本王自己安排班底,又不像朝廷那樣可以用科舉來選拔人才,本王究竟有什麼辦法,可以試出他們的真才實學呢?不知道黃兄可有什麼辦法教我?”

“教是不敢當。”黃子澄想了想,朗聲答道:“雖然燕王不能自己開科舉。不過用同樣的方法卻是可以的。為官,要重四書五經,要懂禮義廉恥,要明是非黑白,要會上下兼顧……”黃子澄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引經據典,一會兒子曰,一會兒詩云,過不一會兒,又說到了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再過一會兒就說到蒙古為何敗亡,當真是博覽群書,學識淵博。聽得眾人暗暗點頭。

沈子成低著頭,一股股瞌睡勁忍不住泛了上來,這黃子澄沒完沒了的說了一個時辰還多,口水都快說幹了。方孝孺親自動手,一杯杯給他添茶,黃子澄覺得口渴了,便拿起茶杯來一飲而盡,接著說下去。沈子成用力撐著眼皮,不是他想失態,問題是那些之乎者也,那些子曰詩云,自己是一竅不通啊。簡單的文言文還可以對付過去,那些玩意,放在後世,讓專家們去吵一架都行,沈子成暗罵了兩聲,寧可去這輩子再考一次英語六級聽力,也算是怕了黃子澄的滔滔不絕了。

朱棣倒是沉得住氣,笑眯眯的一直聽著黃子澄說下去,說到精彩處,不住的點頭。對他的才華十分讚許。

黃子澄一口氣說了那麼多,不知道是不是意識到自己的滔滔不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