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3 / 4)

起了長沮、桀溺和孔子的對話,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孔子也是始終堅持,要是天下太平的話,他就不用四處碰壁求變革了(他最後還是回家授徒了)。

這,可能就是中國傳統政治理念最根本的一點,即“一人做主”,承擔責任,而不是弄一班子人馬遇事還要舉手表決,或名之為集體領導其實互相推卸不肯負責。不認清這一點,後面的話就不要說,說也白說。

如果能夠破除這一個“迷”,就不應再稱中國傳統政治為“封建專制”,我曾在“求學偶得”(十六)中寫道:

一說到中國傳統政治,似乎就離不開一頂大帽子:“封建專制主義”。我本來也持這種看法,但漸漸就對它產生了懷疑。幾年前我跟余英時先生通電話,就此提出質疑。他說:(一上來就說)“專制主義”,肯定是不對的(當時餘先生正在國會圖書館,居蜜先生為我接通這個電話,我即三言兩語、直入主題)。

在中國傳統政治中,一切大事,最後都為一人決定,“由一人做主”,這是儒家一個基本的政治主張。同時也有很多證據表明,皇帝也不是可以“無法無天”,“任意而為”的……

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有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都翻不了身,先就把中國文化“抹黑”了,還有什麼“國”可“愛”?

有人常說,中國歷史就因為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才那麼黑暗啊!那我也可回答:這是不懂“歷史”。“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給我們“出難題”,“為難”我們,讓我們經受“考驗”的,它就是這樣一個“迷”。不能因為我們尚在“迷”中,就說它都錯啦。

按照中國傳統政治理念,“現世”並不是理想(而毋寧說是一個“名利場”),所謂理想社會是在以前的“三代”,而非“今天”。如此看來,“歷史”,不是立一個“理”在那裡,把一切都“保證”了的(如果什麼都解決了,還要我們後代人幹啥),而是把一個“理”立在那裡,讓人們去思考去追求、去嘗試(試錯)的。

如果我們能認清這點,下面的問題,就是那“一人”如何去聽取他人意見(其方法是與今天大不相同的),以及如何“改過”的問題了(在《清朝經世文編》裡這是一個專門討論的題目),等等,等等。

為追求這一理想,古人已為我們指出了兩條並行的道路。其中之一,就是“制度建設”(參見《論語》),另一個,就是“修身”(參見《大學》)。難道舍此之外,還能有什麼“靈丹妙藥”,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而且,就算實行“民主”,難道又能離開這些?

今人依然好談“啟蒙”,“啟蒙”已有百年曆史,如今已是“老生常談”,我只怕它會越“啟”越“蒙”,如果不能“回覆”我們自身。

傳統政治理念討論中的三個問題

各位知道,長期以來,在歷史學上就有一個“抹黑派”,一直在抹黑中國的歷史,從政治上的“封建專制”,經濟上的“殘酷剝削”,到社會上的“人口眾多”,如果這樣,這個“國家”還怎麼“可愛”的起來,成天空喊“愛國”又有何用?在我看來,不“批倒”那些說法,所謂“愛國”,最終是很難的。

本篇專門討論中國傳統政治理念問題,如果說在這一問題中存在三個層次的話,我們就不妨依次予以討論。

第一個,即由誰做主,或如何“挑選”領導人的問題。

一般的說法,傳統政治理念就是主張“君主制”的。其實也不盡然。中國傳統政治的最高理念,毋寧說是主張“禪讓”的。“君主制”只是“退而求其次”。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傳統政治不主張“民選”。更反對“政黨政治”和它的那一套。也不忽悠什麼“人民當家做主”。

但是否“君主制”即“專制”呢?這恐怕也不一定。

錢穆先生曾說:(明代)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帝釋出,這也不能說即由皇帝“一人獨裁專制”(《國史新論》,第77頁)。

第二個,即日常政治運作的問題,這個問題可能更為關鍵,也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一個好的政治方式,在我看來,就是要能擔當,肯負責。傳統政治既要對“天”,又要對“祖宗”,還要對“老百姓”負責,這就不簡單。而且“令行禁止”,說辦就辦,比起那動輒“投票”(經常是為一點小事之“小民主”),或名之為“集體領導”其實互相推諉,或“黑箱操作”一類做法,恐怕還強著些。

所以錢穆先生說:中國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